雙北記遊(5)老屋啖美食

<一號糧倉> 一號糧倉始建於1944年, 是台北市的第一座糧倉, 而今,卸下糧倉的功能, 變身為餐廳、超市與烘焙坊。 改建後依然保留傳統糧倉的大木桁架, 以及雙層挑高的結構設計-- 一樓:樂埔滙農超市,販售台灣優良食材, 二樓:老屋餐廳,連續兩年獲得台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 像是呼應老屋的氛圍, 菜單以牛皮製作,…

閱讀全文雙北記遊(5)老屋啖美食

「大山北月」內灣遠足去

「大山北月」週三郊遊日, 通常是三部車十五、六人同行, 若某位大哥當天有事車輛不足, 搭小火車到內灣或者坐台灣好行去峨眉, 也挺好的。 謝謝班長英明,感恩班長辛苦, 總是儘量安排行程,張羅餐飲, 以滿足大夥對「每週一遊」的渴盼。 最怕哪天班長說累了倦了不辦了, 「大山北月」便無以為繼了,哭哭。 昨日,秋高氣…

閱讀全文「大山北月」內灣遠足去

「天月生態農場」認識野菜趣

說起來又是一次很不一樣的體驗, 好友敏姬相邀到峨眉鄉石井村, 她弟弟經營的「天月生態農場」, 參與由台灣新希望協會贊助的「食農教育活動──認識野菜」。 之所以不一樣, 非僅認識、採食野菜這麼簡單, 體會更深、感觸尤多的是, 來自農場主人徐先生的真誠分享。 關於這點容我後面再敘, 先以圖文記錄今次活動── 寓教於…

閱讀全文「天月生態農場」認識野菜趣

雙北記遊(4)閒逛迪化街

十年間第三次來到迪化街。 2011年女兒與好友共組的「手牽手設計工作室」, 在「迪化街127公店」舉辦「建築符號異想曲」展, 2012年女兒和另外三位好朋友, 在「迪化街127公店」舉辦「0距離──四人插畫展」。 也就這兩回了, 此後再也沒來過這兒。 女兒說:跟媽媽去迪化街走走吧! 迪化街算得上是老台北的代表區域, 昔日最…

閱讀全文雙北記遊(4)閒逛迪化街

雙北記遊(3)齊柏林空間──逐岸

隨著女兒穿街走巷, 邊走邊玩前往「齊柏林空間」。 齊柏林空間於2019年在淡水開幕, 除了紀念已故導演齊柏林, 更期待持續推廣環境教育, 將他的精神在台灣傳承下去。 齊柏林空間以「見山」開展, 「逐岸」為第二檔期作品, 於2020年8月開始展出。 齊柏林,毋需在此多言贅述了, 看見台灣,也不必再絮叨囉嗦。 要講的是, …

閱讀全文雙北記遊(3)齊柏林空間──逐岸

朵朵咖啡──樂齡女子餐敘歡

大山北月的姊妹們鮮少漂亮相聚, 早上動功、傍晚走路或週三郊遊, 圖個方便舒適就是T恤、長褲了。 退休前經常穿著的裙裝, 或者近日添購的新衫衣褲, 全都晾在衣櫥裡,可惜了。 敏姬才買了件薄紗洋裝, 始終沒機會亮相, 淑端老師於是安排這次餐會, 且叮嚀再三:要穿得美美的。 都是年過花甲甚至坐六望七的年紀, 可一旦…

閱讀全文朵朵咖啡──樂齡女子餐敘歡

一走再走 大山背

大山背始終是「大山北月」的口袋名單, 若沒什麼新鮮有趣的地方令我們心動, 就到大山背走走吧! 車停於如來禪寺, 由此出發往上、中、下各有條鄉道。 隨季節遞嬗、天氣變化, 或陽光燦爛或白霧瀰漫, 或春花燦爛或綠樹蒼鬱, 總有理由,讓我們舒心歡喜。 時序雖然已過了秋分, 可日頭赤炎炎,依舊曬得人發昏, 所以,今天…

閱讀全文一走再走 大山背

農禪寺水月道場

隨手鍵入「農禪寺」, 網頁便湧現連篇文章, 引述聖嚴法師的理念初衷: 空中花、水中月、景觀道場…… 姚仁喜建築師的設計發想: 水月池、心經牆、金剛經牆…… 這些,我就不再冗辭贅述了。 想說的是, 農禪寺水月道場是這樣好這樣美的所在, 素樸莊嚴,超然脫俗, 寧謐靜美,清幽空靈。 走一趟農禪寺, 很喜歡很歡喜。 IMG_20…

閱讀全文農禪寺水月道場

雙北記遊(2)松山文創園區

午后三點多抵達松菸, 若是慢遊細覽, 這個活化老空間的典範, 還真能夠消磨一整天呢! 1998年松山菸廠停止生產, 2001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11年文化局委外營運管理, 從此,松菸轉型為松山文創園區, 成為重要的文創展覽、表演藝術中心。 廠內長時間栽種各式植物, 停止生產後的十幾年裡恣意生長, 成就了滿園的鬱鬱蒼…

閱讀全文雙北記遊(2)松山文創園區

性靈饗宴──參觀槑齋

大山北月郊遊活動素來以親山居多, 昨天透過杏榮姊的安排走訪「槑齋」, 體驗了很不一樣的性靈之旅、美的饗宴。 不過是上個月才行經「槑齋」的, 當時一行人瞧著「槑」字, 各自唸讀表述,其實莫知所以。 時隔僅只一個月, 昨日非但登堂入室,走覽參觀, 接受主人的香茗、水果、甜點款待, 還聆聽師姐莊夫人如沐春風的導覽…

閱讀全文性靈饗宴──參觀槑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