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山來去(三)孔廟/聖若瑟天主堂/田寮月世界
<中山公園--孔廟> 中山公園曾經名列台灣十二勝景, 30年代日本人在公園內增設神社, 台灣光復後則改建為「孔廟」。 入口是依恃山形闢築的寬敞階梯, 拾階而上就來到旗山的制高點, 佇立於此古樸山城盡在眼底。 階梯盡處,五門殿氣派非凡; 跨過門檻,大成殿巍然矗立。 到來時正在進行油漆粉刷工程, 無論樑柱簷角都塗…
順意隨緣 自在歡喜
<中山公園--孔廟> 中山公園曾經名列台灣十二勝景, 30年代日本人在公園內增設神社, 台灣光復後則改建為「孔廟」。 入口是依恃山形闢築的寬敞階梯, 拾階而上就來到旗山的制高點, 佇立於此古樸山城盡在眼底。 階梯盡處,五門殿氣派非凡; 跨過門檻,大成殿巍然矗立。 到來時正在進行油漆粉刷工程, 無論樑柱簷角都塗…
<舊洋樓> 中山路上相連16棟的舊洋樓, 構築成典雅美麗的街景。 這些仿巴洛克風的街屋, 至今已有8、90年的歷史。 此乃經由日本遊學歐洲的建築師, 發展出來的「台灣牌樓厝」。 內部大都是閩南式的木造建築, 立面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並以清水磚、磨石子、磁磚裝飾, 強調柱子、門窗和窗台的樣式。 尤其注重「山牆」的…
<小路風情>辭別了「人字山莊」,循著鄭老師推薦的藍線單車道, 緊貼著月光山、雙峰山和靈山,一路往旗山方向前進。 這條鄉間小路人車稀少而且清新美麗,兜風於此欣賞沿途風光,當真只有心曠神怡足以形容。 佇立水田的鷺鷥機靈敏銳,聽聞人聲迅即飛至安全距離冷眼旁觀,只剩下這隻臨水照鏡若老僧入定。棠擔心牠這樣不動如…
<收割> 中正湖畔的農地正在收割, 只見一個戴著斗笠、墨鏡, 打扮年輕卻看不出年紀的人手持鐮刀在彎腰割稻。 心想:天啊!這樣一束束地割,要割到民國幾年? 才這樣為他擔心憂慮時, 竟然他就停下動作走到一旁的觀景台歇涼。 我又想:這未免說不過去吧! 才割了約莫一公尺見方就收工休息。 正在納悶之際, 一部長像怪異…
「野蓮」是民間習慣的俗稱, 因為它的葉片與花朵都像縮小版的睡蓮, 其實真正的名字叫做「龍骨瓣莕菜」。 野蓮是一種全年根著於淤泥的水生浮葉植物, 高度可達2-3公尺,人們食用的是葉柄部位。 <採、種野蓮池> 比起其他蔬果採收野蓮的過程格外辛苦, 除了體力好禁得起整天浸泡水中, 還要耐得住酷暑與嚴寒。 …
「人字山莊」佔有地利之便, 只消拉起盥洗室的窗簾, 就能夠看見朝陽自正前方的山頭蹦出。 若是步出房門登上二樓陽台, 更可以好整以暇地守候日出。 <民宿看日出> 一夜好眠, 直到鳥唱蛙鼓掀開天幕才朦朧醒來。 這時天際微明山坳處蓄滿霞光, 趕緊喚醒酣睡的棠架起相機, 迎接南台灣的曙光。 瞬間,太陽便從連綿青山中一…
美濃這個客家村落有許多他處罕見的特殊建築, 尤其難得的是至今仍然保留完好。 <水橋> 顧名思義,「水橋」就是讓水通行的橋, 兼具暗坑引水和陸橋兩種功能。 也就是──車行人走於上頭,底下則為水道, 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建築與景觀。 水橋兩側的水泥護壁上, 每隔不遠就設有階梯, 方便人們拾階而下浣洗衣物, 也提供孩子…
上午的行程結束於新威森林公園, 吃過午餐後回到民宿休息。 等到太陽不再火辣炙燙了, 這才又到美濃市區探訪古蹟。 馬路的兩旁都是平疇綠野, 稻禾、玉米與檳榔錯落有致, 休耕的田圃上則野草蔓生。 一畦畦的金黃、嫩綠和黃褐拼布一般美麗, 絲毫不遜於北海道的美瑛。 永安老街是美濃的第一街, 東門樓、庄頭伯公、藍衫店…
從「鍾理和紀念館」出來後繼續前行, 即便鄭老師已經提醒黃蝶翠谷不再往昔, 我們還是想要親自走一趟。 <黃蝶翠谷> 此地原本栽種許多鐵刀木, 這是黃蝶幼蟲的主要食物。 近年來為了開闢果園而大量砍伐, 導致黃蝶生態環境破壞殆盡, 昔日萬蝶群舞的景象早已不復尋覓。 當天來到這裡, 舉目四望根本不見什麼鐵刀木, 整條…
美濃舊稱「瀰濃」, 據說是因為當地經常水氣氤氳, 早年遷徙來此屯墾的先民們, 驚喜這樣的迷濛空靈因而命名。 這個民風淳樸的客家村落, 即使在現代文明強力衝擊下, 依舊保有完整的客家傳統建築, 以及別具風情的在地產業。 夥房、菸樓、水橋, 藍布衫、油紙傘、美濃窯…… 這些美麗的古典長久以來不時地呼喚我倆, 終於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