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日期:2012.09.05 大埔聚落的規模不若福正聚落,然而比起福正村的新築林立,這裡的老舊況味更能觸發思古幽情。 大埔村位於島嶼的東南角,聚落朝向的「對面山」(又稱樓仔頂),阻擋了長驅直入的冬季北風,所以,昔日島民都在此越冬避寒。 向南的澳口為天然港灣,是當時漁民出海捕魚的門戶,港內經常停泊數十艘大小漁船。 &…
順意隨緣 自在歡喜
日期:2012.09.05 大埔聚落的規模不若福正聚落,然而比起福正村的新築林立,這裡的老舊況味更能觸發思古幽情。 大埔村位於島嶼的東南角,聚落朝向的「對面山」(又稱樓仔頂),阻擋了長驅直入的冬季北風,所以,昔日島民都在此越冬避寒。 向南的澳口為天然港灣,是當時漁民出海捕魚的門戶,港內經常停泊數十艘大小漁船。 &…
日期:2012.09.05 漫遊東莒的第二天上午,早餐後就前往島嶼之南,把剩下的半天留給了大埔。 首先造訪大埔石刻,之後慢步閑晃於大埔聚落,還把魚路古道來回走了一趟。 前往大埔石刻途中,一座座軍事據點就在路旁,迷彩碉堡與夾竹桃相映成趣。 <老頭大王廟>循「大埔石刻」景點指標拾級而下,右邊是供奉老頭山守土神祇的「…
日期:2012.09.04-05 東莒燈塔原名東犬燈塔,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 創建於清同治11年,至今已服勤超過百年,民國77年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塔高19.5公尺,牆厚99公分,白熱石油氣燈發出2萬9千燭光的光力,經過蚌型玻璃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達16.7浬(約31公里)。 時至今日,GPS衛星定位系…
日期:2012.09.05 循著小徑走向海邊, 這裡是福正聚落環臂圈繞的福正沙灘。 福正沙灘不僅擁有馬祖少見的砂岸, 寬廣的潮間帶也孕育了豐富生態, 被譽為「東莒的冰箱」,尤其盛產花蛤。 九月初已非花蛤產季, 沙灘上依舊三三兩兩的人們, 彎腰低頭賣力挖掘著。 瞧這將近滿桶的花蛤,收穫不錯! 晚餐來個薑絲花蛤湯與三杯花…
日期:2012.09.05 所謂「夏福正,冬大埔」, 說的是在過去的年代裡, 東莒島民隨著季節更迭,遷移往返於此。 這兩個村落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夏季吹西南風,北邊的福正清涼怡人; 冬天吹東北風,南方的大埔恰好避過寒風。 地處島嶼之北的福正村, 由於位於澳口的正前方, 昔日福州人稱之為「澳正」。 曾經是島…
日期:2012.09.04 在馬祖的四鄉五島中, 東莒的知名度雖不及南、北竿與東引, 卻是個教人心意繫念的美麗所在。 除卻地質關係坑道挖掘失敗, 馬祖列島的各種景觀這裡都有。 斷崖峭壁、海蝕地形、東犬燈塔、石屋聚落, 若有興致,還可以在沙灘挖蛤掏寶, 東莒,為旅人準備了豐富多元的選擇, 就等著你的到來。 <…
日期:2012.09.04 果然,馬祖列島中莒光的地勢相對平坦, 可以暫時擺脫急升陡降的威脅, 再加上一路上人車罕見, 終於得以痛快疾馳,御風而行。 沿著環島北路來到西莒的北方, 路旁的解說牌引起我們注意, 原來下方谷地有座樂道澳水庫。 島上因為水源短缺, 即使鑿井取水仍不敷使用, 所以軍方選定本區山谷築壩攔水, 修建…
日期:2012.09.04 田澳村位於島嶼東邊的澳口, 由於上方地勢斜平且多田地,故名。 村落多半散布於澳口東北面的山坡, 菜埔澳亦在田澳村轄區之內。 雖然青帆才是莒光的行政中心、商業區域, 然而,島上的旅館和民宿大都集中於田澳, 想是海灣附近有較為寬廣的腹地。 此外,航空站也設在這裡, 當天候不良無法行船時, 西莒…
日期:2012.09.04 走海路到西莒,入港之前, 首先躍入眼簾的就是這座白色青帆村。 櫛比鱗次的房舍沿著山坡層疊相倚, 襯著後方的青翠樹林,饒富異國況味。 村落前方有座涼亭, 於此眺望青帆村角度甚佳, 澳口、屋宇、寺廟一覽無遺。 村口有一所學校, 看清楚了,是敬恆國民「中小學」, 九個年級的孩子都在這裡就讀, 究竟…
本來想去飛鳳山走走的,出門後見南方的的天空比較晴朗,於是改往北埔峨眉方向前進。 來到台3線峨眉區段時不經意轉進了獅山遊客中心,循六寮步道接獅山步道走了一圈,約1個半小時。 自覺有運動到了,得給自己一點獎勵,便到北埔劉家小館把熱量補回來。 今天點了乾、湯麵各一,並且切了一碟小菜。 劉家小館料理的滷菜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