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遊蘭嶼(18)情人洞

  繞過東北角的雙獅岩後, 公路折南,轉向東海岸。 山勢自西向東綿延緩降, 至平地後再次拔升而起, 突出海邊成為一座獨立岩, 此即情人洞所在。 情人洞位於東清灣岬角上, 被譽為蘭嶼第一美景, 是遊客必訪勝境。 環島公路有下行岔路通往, 就在乳頭山步道入口附近。 此為天然海蝕洞, 洞口是受到海浪長期侵蝕形成的拱門…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8)情人洞

島遊蘭嶼(17)乳頭山頂風光好

自軍艦岩往南行, 前方海岬有座突起個圓點的山丘, 此即俗稱的乳頭山。 若從東清灣北眺, 視線沿著海堤延伸, 便落在盡頭這座渾圓土阜, 由此欣賞乳頭山更為傳神。 乳頭山是東清部落第五次遷徙的地方, 旅遊書籍鮮少提及這座小山, 倒是從網友分享得知, 山頂視野遼闊展望極佳。 入口沒有景點標示, 不過步道十分明顯, 兼…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7)乳頭山頂風光好

104年新竹縣玉石藝術協會會員玉石聯展

展出時間:104年10月7日至10月25日 展出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B1~B2展覽室 喜歡石頭, 喜歡從形質色中,賞玩每一顆原石。 曾經有段時間每逢假日就會外出撿石, 享受在溪澗海濱翻撿石頭的樂趣, 玩石,也許就是重溫兒時最簡樸的遊戲吧! 玉石溫潤通透色澤多樣質地堅實, 是石頭中的上品, 可惜處理工序繁複, 除非原石已經…

閱讀全文104年新竹縣玉石藝術協會會員玉石聯展

島遊蘭嶼(16)雙獅岩、軍艦岩

  <雙獅岩> 雙獅岩位於島嶼的東北角, 面向環島公路,背對西太平洋, 此為火山噴發的熔岩, 冷卻後形成的自然景觀。 從公路這端眺望, 這兩塊岩石像極了雌雄雙獅, 對臥相看,互訴衷情, 表情之生動令人驚嘆。 若往東再多走幾步會發現, 母獅身後探出一頭模樣可愛的小獅子, 夫妻恩愛,親子和樂, 天地造化,巧妙神奇! …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6)雙獅岩、軍艦岩

島遊蘭嶼(15)朗島部落(Iraralay)

  朗島部落以達悟族傳統風情聞名, 是島上最具建築風貌的村落, 保留下許多原始的傳統地下屋。 朗島部落的達悟族語為Iraralay, 意思是和善有禮。 朗島位於椰油部落與東清部落之間, 道路尚未開通前是兩地必經之地, 朗島居民親切友善逢人就打招呼, 因此被譽為「有禮貌的部落」。 朗島是蘭嶼最大的部落, 也是傳統文化保…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5)朗島部落(Iraralay)

島遊蘭嶼(14)北海岸

過了玉女岩繼續東行, 環島公路蜿蜒在青山碧海之間, 右側山稜綿延,   左邊海岸倚邐, 俯拾即是的山海美景, 令人心曠神怡也教人目不暇給。 飛鳥掠過海面, 山羊漫步岩礁, 蝴蝶翩翾草叢,       花朵綻放野地, 咾咕石砌矮牆, 漂流木編護欄。 朗島部落與雙獅岩之間的這片礫灘, 沒有名稱亦無標註, 多數遊人疾馳而去鮮…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4)北海岸

島遊蘭嶼(13)五孔洞、玉女岩、饅頭山

從西北角轉往北海岸前進, 忽而發現前方山頭烏雲聚攏, 乍看,就像是火山爆發。 孰知,阿蘇火山前一天才爆發, 翌日就在蘭嶼遇上類火山爆發, 時間之巧合,冥冥中自有安排。 這雲啊,愈聚愈多愈厚愈黑, 眼看就要下一場大雨似的。 蘭嶼山多天氣變化大, 正所謂「東山飄雨西山晴」, 不信,你瞧瞧西邊多麼晴朗啊! <五孔洞…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3)五孔洞、玉女岩、饅頭山

島遊蘭嶼(12)紅頭岩、鱷魚岩、坦克岩

蘭嶼是由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 地層以安山岩質熔岩與玄武岩質集塊岩為主, 經過長年累月的海蝕風化過程, 雕塑出饒富趣味的奇岩景觀。 這些造型千變萬化的岩塊, 各個維妙維肖、栩栩若生, 被「漢人」望形生義取名為紅頭岩、 鱷魚岩、坦克岩、玉女岩、母雞岩、 雙獅岩、軍艦岩、鋼盔岩、象鼻岩、 龍頭岩、老人岩、饅頭岩等…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2)紅頭岩、鱷魚岩、坦克岩

島遊蘭嶼(11)海岸與燈塔

          從開元港往北走, 沿著海岸闢設的環島公路, 將無邊美景逕送眼前。           海天暈染著多層次的藍, 間中還有幾抹粉綠暗紫, 朶朶白雲替蒼穹綴上一道蕾絲。 隱約聽見來自海洋的殷勤呼喚, 徜徉藍海,莫大樂趣吧! 船暈未過涼亭暫歇, 小憩之後神清氣爽,這便繼續前行。 北望拔地而起的山頭上, 巍然矗立一座白…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1)海岸與燈塔

島遊蘭嶼(10)開元港

蘭嶼,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再加上有條橫貫東西的道路, 旅遊起來就有些尷尬與混亂。 總覺得三天都在騎車繞島, 順向、逆向地北環、南環與全環了數次, 最誇張的是── 開元港到東清灣這段路走了四回, 所以,很難按照日期與行程記錄。 最後決定從起迄的開元港出發, 以順時針方向環島一周, 將沿途的風景與部落分享與你。 如…

閱讀全文島遊蘭嶼(10)開元港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