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金庸《天龍八部》的朋友,
對茶花多少有些印象吧!
書中男主角--段譽為了追求王語嫣,
甘作花僮替未來的岳母大人照顧她最鍾愛的茶花。
由他口中如數家珍的茶花品種:
十八學士、落第秀才、十三太保、八仙過海等,
令得未來的岳母大人心服口服,
而金庸大師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教人嘆為觀止。
「2010新竹茶花節」已於12月17~19日在新竹巿文化局演藝廳舉行。
由文建會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新竹巿政府及新竹巿茶花園藝研究學會共同主辦。
自認不到愛花成癡的地步,
卻不想錯過這個練習拍照的機會。
於是,揹起相機走向這片花團錦簇。
對茶花的了解僅只於相認程度,
底下所述都來自奇摩知識網友提供。
茶花,又名山茶花(學名Camellia japonica),
古名海石榴,並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羅等別名。
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原產於中國東部。
七世紀,茶花首先傳到日本,隨後向亞洲其他國家傳播。
宋朝時,民間栽種茶花的風氣開始盛行。
「門巷歡呼十裏寺,臘前風物已知春」,
描述的就是當時茶花盛開的景象。
十八世紀,茶花自日本傳至歐洲和美洲地區,
從此成為世界名花。
現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雲南各地,
甚至朝鮮、日本和印度等國均普遍種植。
茶花是古大理的國花,
今年初走了一趟昆大麗,
在玉龍雪山山腳的玉峰寺看到這株高齡500歲的山茶樹,
幸運的是--花開一樹,滿園燦爛。
據說這棵茶樹的花期很長,
從立春到立夏幾乎開足2萬朵,故有「萬朵山茶」之稱,
十分珍貴。
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
花期甚長,從10月到翌年5月陸續綻放,
花開最盛通常落在1~3月。
花朶呈圓滿的碗形,有單瓣與重瓣兩種。
單瓣茶花大多為原始花種,
驚人的是重瓣茶花的花瓣可以多達60片。
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等顏色,
甚至還有些斑紋繽紛的花種,
其枝幹最高可以長到4公尺。
葉片是倒卵形或橢圓形,
長5-10公分,寬2-6公分,
短鈍漸尖,基部楔形,有細鋸齒。
花單生於葉腋或枝頂,通常為大紅色。
栽培品種則有白、淡紅等色,且多重瓣,
然頂端有凹缺。
花絲無毛,子房無毛,花柱頂端3裂;
蒴果近球形,直徑2.2-3.2公分。
茶花除了觀賞價值,
花籽與枝葉還可以食用或入藥。
《本草綱目》記載:
【釋 名】高的1丈左右,枝幹交加,葉很像茶葉而且厚硬有棱,中間寬而闊,兩頭尖,
正面呈綠色,而背面呈淡綠色,深冬時開花,紅瓣黃蕊。
【採集加工】山茶嫩葉炸熟,水淘洗後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後曬乾作為飲料。
【功效主治】主治吐血、衄血、腹瀉、便血。
冬天是茶花上市的季節,
也是選購茶花的好時機。
從花市買回來的花苗若是沒有附盆,
就必須找一個適當的盆子將花苗栽種起來,
花盆的大小至少要比根團大上一倍。
花盆也不能太大,
如果太大就會猛長軸根而不長鬚根,
這樣就不會長軸芽,也無法開花,
而且外層容易乾裂,影響生長。
剛買回來的茶花,
最好放在向陽處,讓它充分曬太陽,
不然花苞容易掉落,
之後,再移到光線少的地方。
等到花朵盛開就可以搬進室內欣賞,
每隔三四天再移出室外曬太陽。
日曬充足的茶花,
不僅花開美麗花期也能延長。
開花期間最好少澆水,
大約四~五天澆一次水就夠了。
澆水時千萬不要將水淋在花朵上,
要直接澆在盆土裡。
茶花每隔三個月就要施肥一次,
多施氮肥可以增加抽芽率,
磷肥則可以促進花苞生長。
三月底花期將盡,
略事修剪枝葉留下葉芽,
有的品種在六月又會有新的花苞冒出來。
此後九、十二月各施肥一次。
含苞期間要捨得摘蕊工作,
理想的狀況是一枝只留一個花苞。
通常每三年必須換盆一次,
順便修掉一些鬚根,把外緣的舊土敲掉些,
再用顆粒土加上泥炭苔和少許沙土、碎石混合。
茶花開過以後一定要及時修剪,
來年才會開出更多美麗的花朵。
花朵凋謝後將底下二至三節處剪掉,
往後枝條可能從三個方向冒出新芽。
剪去其中一個側芽,
只留下兩個側芽就好,
有足夠的養分與空間側芽才會長得健康。
到了十月左右,茶花開始長出新芽,
在這期間多施磷鉀肥以促進花芽生長。
摘錄幾首名人詠茶花的詩句供欣賞:
宋 黃庭堅《白山茶賦》
【麗紫妖紅,爭春而取寵,然後知白山茶之韻勝也。】
宋 蘇東坡《詠山茶詩》
【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 說似與君君不見,爛紅如火雪中開。】
宋 曾鞏《詠山茶花》
【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是花盛時;蒼然老樹皆誰種,照耀萬朵紅香圍。】
宋 韓元吉《鵲橋仙》
【菊花黃後,山茶紅透,南國小春時候。】
清 李笠翁《茶花賦》
【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