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東中家族樂遊趣(四)蘭陽博物館

img 6438d8d85bb51
讓我把話說在前頭,
因為四個月前才將蘭陽博物館寫過一回,
今次就便宜行事以舊文充數。
若果你已看過「夏日到蘭陽」系列,
敬請包涵,原諒我的偷懶。

450 1
以「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為概念,
建築師姚仁喜設計打造了蘭陽博物館。
雖然無法全然理解其創作發想,
卻打從心底讚歎:
這真是一座值得驕傲的建築。

521 2
歷經18年的規劃施工,
蘭博館終於在2010年竣工啟用。

514 3
蘭博館的基地所在為烏石港舊址,
目前已規劃成烏石礁遺址公園。
從觀景台遙望對面的博物館,
如鏡水面上竟然浮起這樣的兩座山。

515 4
四周設有環濕地步道,
方便人們親近這片水澤。
除了水鳥與其它豐富物種,
也將這幾塊黑色礁石保留下來。

556 5
「石港春帆」曾經是蘭陽八景之一,
所以在入口處設置船帆造型的燈柱,
用以象徵千帆雲集的畫面,
並且紀念烏石港曾經有過的風華繁盛。

553 6
紅色船帆上的蘭博館館徽,
是重新繪製的噶瑪蘭族木雕人形圖騰,
藉此傳達──
多數宜蘭人乃承襲自噶瑪蘭族的血脈。

554 7
蘭博館的外觀儼然東北角常見的單面山,
以傾斜與陡峭的兩面呈現不對稱之美。
建築的尖端指向東方海面的龜山島,
彷彿與其遙相凝望,喁喁對話。

551 8
外牆除了採用玻璃和金屬材料,
也利用各種材質、尺寸的石片與鑄鋁板,
以呈現單面山在長期海蝕作用下,
所顯現的特殊質感和紋理。

548 9
建築師希望藉著拼貼外牆來營造音樂的律動感,
他以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主旋律為靈感,
試圖將曲中的春、夏、秋、冬表現於外牆,
以象徵宜蘭這塊寶地,四季分明。

550 10
採用印度黑石、火山綠石、
加利多利亞石與南非淺黑石四種石材,
搭配3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
裁製成12種樣貌的石片。
為了追求和諧一致的灰藍色調,
鑄鋁板的色澤與尺寸也仿照處理。

541 11
再依循春、夏、秋、冬4個樂章的長短比例,
決定石片與鑄鋁板的寬窄,
最後隨著旋律變化將對應的壁材一一貼上。

553 12
原來,這片美麗別致的外牆,
還存在著如許深沉、豐厚的內涵。
希望在我這番絮絮叨叨之後,
除了欣賞讚嘆,
你也能夠進一步地閱讀體會。

537 13
蘭博館的大廳採用LOW-E玻璃帷幕,
這種鍍膜玻璃十分神奇,
不僅大量反射紅外線阻絕熱輻射,
還可以引進豐沛陽光減少燈具使用,
是一種講究節能環保的綠建材。

534 14
我們兩個,孩子似的又像傻瓜一般,
在這面大鏡之前玩得好不歡喜,
渾然不曉人家建築師的真正用心。

523 15
挑高的大廳貫穿四個樓層,
玻璃帷幕引進了外頭的天光雲影,
縱橫錯綜的金屬樑柱是另番風景,
光影則在地板上隨興勾勒線條。

525 16
為了避免樑柱造成切割阻絕,
利用兩側的斜向外牆撐起屋頂,
構築出連續27公尺的無柱空間,
讓博物館中所有的展示室得以相互呼應。

504 17
常設展區分為五個主題:
序展、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與時光廊。
藉由影片、文字、實物、模型等媒介,
帶領觀眾認識宜蘭的地理環境與人文軌跡。

487 18

481 19
參觀的動線由上而下,
藉著樓梯與電扶梯直抵頂層,
再循參觀方向依序而下回到一樓。

山之層
462 20

458 21

449 22
多雨的宜蘭山區終年雲遮霧掩,
因而孕育了豐富的物種,
太平山的檜木林尤其珍貴,
所以造就了羅東成為林業重鎮。

441 23
地表底下生態與鴨間稻的模型,
都設置在玻璃地板下面,
若非聽見小朋友興奮地嚷著:蟲蟲、鴨鴨,
我根本就忽略了這片腳下世界。

421 24
如果純粹以成人的眼界去佈展,
那麼,孩子又能看到多少?
館方對孩子的這份體貼令人感動。

398 25
曾經深深感觸:
大部分的成人都忘了自己曾經是個孩子,
更不記得從身高120看這個世界的心情。

405 26
什麼時候,
當成人能夠蹲低身子從孩童的眼光看世界,
體貼他們的需求,給予滿足與尊重,
就能期待健康快樂、懂事負責的下一代。

平原層
367 27
展示重點放在河川對於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的影響,
以及過往歲月裡充滿智慧的農家生活。

351 28

330 29
乞丐、挑夫、雜貨小販、紅頭師公、運貨小船,
還有這一整牆面的仿真壁畫,
重現蘭陽地區30年代的生活景象。

323 30
有趣的是,明知道只是一尊塑像,
卻有不少人投錢在乞丐的碗缽裡,
那麼,會不會也有人順手牽羊?

303 31
宜蘭名產──鴨賞的製作,
汲水、插秧、打穀的農耕情形,
以及這座頭城搶孤的孤棧,
都以零距離的方式陳列在觀眾身旁。

289 32
但願所有人都能珍惜來自館方的尊重,
好好愛惜這一切──展品與公德心。

273 33
三樓有個凸出於建築主體的透光室,
可以眺望黑石礁、烏石港遺址,
以及更遠處的龜山島與太平洋。
若是肉眼看不清楚,
就利用望遠鏡把龜山島拉到觸手可及的眼前吧!

267 34
一旁設有播放宜蘭童謠的簡易音響區,
假如逛得累了,不妨坐下來聽聽唸歌。

海之層
243 35
海洋對宜蘭的重要性絕對無庸置疑,
這個展區除了介紹附近的海岸地形與海洋生態,
也展示宜蘭過去的漁撈方式。

246 36
南風一號──宜蘭縣民捐贈的漁船,
靜靜泊在展館一角。
無畏排空巨浪兀立船首的漁夫高擎魚叉,
準備對旗魚來一場追逐、獵捕。

223 37
志工熱情地邀請大家上船體驗,
觀眾魚貫而上來到甲板,
赫然看見船艙裡栩栩若生的漁獲。

205 38
除了鏢旗魚,
還有這種僅用一根繩子的簡易捕魚法,
相較姜太公的釣魚態度幾乎沒有兩樣。

200 39
展場中央有個小而美的環形視聽室,
看似獨立其實與周邊空間聯繫,
讓觀眾能夠避免太多的干擾,
又可以隨時自由進出。

時光廊
199 40
拾級而下來到一樓,
充滿童趣的撕貼畫眼前相迎,
一旁還有日出龜山島的油畫與詩文,
這些都是鄉土文學大家黃春明先生的創作。

177 41
他以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 與丟丟銅仔的小火車,
帶領觀眾來到龜山島的故鄉,
並且走進人文關懷這個部份。

這個展區透過影片、老照片與文學作品,
娓娓道來屬於蘭陽平原的故事。

139 44
此乃「宜蘭之光」,
利用壓克力柱勾勒出宜蘭的地形地貌,
高矮參差代表的是海拔高度。

152 43
2000多根透明柱子,
隨著四季變幻著七彩光影,
一片璀璨絢麗的琉璃世界。

160 42
你看見了嗎,孤懸於太平洋的龜山島 ?
或者你找到了冬山河、蘇澳港、太平山。
繽紛的照片傳達每個鄉鎮的人文特色──
孩童的笑靨、勞動者的汗水等。

序展
藉由互動式影片──宜蘭的誕生,
帶領觀眾體驗台灣的生成,
以及宜蘭的地貌、氣候與風土。

不過,我們錯過了這個劇場,
沒能與你分享參觀心得。

特展
140 45
這個檔期的特展主題為: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
以「厝內厝外攏是博物館」的概念發想,
結合宜蘭社區、傳統工藝師、在地藝術家與當代設計師,
共同創作家居生活美學作品。

126 46
所有的作品都各具巧思,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巢」。
看起來像是顆挖空的大瓠瓜,
其實是個草編吊籃。

114 47
之所以命名故事巢,許是希望──
所有父母都能陪同孩子快樂成長,
故事巢裡說故事,故事巢裡寫故事。

108 49
「竹樂」是另個讓人留連不去的作品,
由56支高低音階的竹管所組成的竹樂,
不僅是樂器,也是一盞燈。

116 48
利用感應器和鳥鐘原理,
旋轉敲奏出〈丟丟銅仔〉的曲調,
引來眾人駐足、翹首、仰望,
並且聆聽這拙樸原始的樂音。

後記
44 60
說來慚愧,
這趟蘭陽博物館僅只走馬看花,
所有的簡介說明都來不及細覽詳閱。

88 51
若是老爸來到這裡,
以他那種「新知不足焦慮」的嚴重程度,
起碼得慢慢看上一天、半天。
相較他老人家的好學求知,
甘拜下風之餘只有衷心佩服。

80 52
蘭陽博物館,這座了不起的建築,
不僅宜蘭人但凡所有台灣人都將引以為傲。

79 53
一如貝聿銘先生設計建造的蘇州博物館,
由姚仁喜先生一手打造的蘭陽博物館,
也會是個值得典藏的傳世之作。

45 61
雖然目前展出的內容有限,
期許隨著營運愈趨成熟,愈加豐富多元,
這才不負如此耀人眼目的,宜蘭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