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二十為「天穿日」,
相傳是為了紀念「女媧」煉石補天的典故而流傳下來的日子,
是客家人特有的節日。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民國100年宣布,
將「天穿日」訂為中華民國「全國客家日」。
客家話有句關於天穿日的俗諺:
「有做無做,尞到天穿過」。
意思就是天穿日這天,
男不耕田,唯恐鋤地使大地漏水;
女不織衣,擔心穿針刺破天堂,
就算天穿日賺再多錢也會漏光。
就像今年,天穿日這天通常都會下雨。
據清代俞士燮《癸巳存稿》卷11《天穿節》條中考辨,
認為「天穿日」就是24節氣中的雨水,
取「雨水屋穿漏」之意。
客家人習慣在天穿日這天吃炸年糕,
蘇軾有句詩說:「一枚煎粄補天穿」,
正是描述客家人煎甜粄過天穿的情形。
天穿日當天男男女女都不工作,
相互串門子聊聊天、唱唱歌,
後來慢慢演變成天穿日唱山歌的習俗。
而今,每年的正月二十天穿日,
很多客家地區都會舉辦山歌比賽。
其中,又以「竹東鎮」的山歌比賽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盛大,
每年都吸引許多山歌好手與遊客聚集於竹東鎮,
截至今年(104年)為止這項比賽已邁入第51個年頭了。
今年的山歌比賽自3月7日至10日共四天,
在竹東客家戲曲公園舉行。
報名參加比賽者共計1214人次,
最為年長的98歲,最年幼的只有4歲。
除了山歌比賽之外,
主辦單位(竹東鎮公所)更是挖空心思,
妥善規劃各種活動。
並廣徵各有關單位共同協助,
舉辦各類表演、教學、DIY和文創市集等活動,
期讓民眾得以適其適地享受這美好的日子。
擔任今年山歌比賽中決定優勝,
陣容堅強的評審老師。
溫文儒雅的呂錦明老師講評,
並讚譽本屆會場音響高水準。
全場共有3台攝影機同時運作,
畫面即時投影在舞臺上的左右螢幕,
即使坐在後方亦能欣賞到演唱者精彩的表情。
來得早的大哥們卡到好位,
腳架穩穩地站在前方。
晚到如我輩等,
就只好在一旁遠射了。
漂亮的主持人黃金蓮小姐,
看到小朋友演唱時滿臉笑容,
中場時應觀眾要求獻唱,
超專業水準。
比賽最後一天的頒獎晚會,
更是精心安排了歡樂的星光大道、歌舞表演和摸彩活動,
替為期四天的山歌比賽劃下美好句點。
謝謝主辦單位以及所有的參賽者與演出者,
期盼明年的天穿日,
再次在竹東聆賞你們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