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棧道的盡處是「麟山鼻漁港」,

灣內靜靜泊著幾艘膠筏、漁船。

麟山鼻(二)
消波塊上釣客們甩杆,靜候魚兒上鉤,

距離太遠不聞人語,
只聽見浪濤研洗沙灘以及幾聲犬吠。

麟山鼻(二)
岬角步道的入口就在漁港附近,

繞行一圈約莫半個小時。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入口處有間荒棄的古厝,

紅磚黑石砌疊成美麗圖案。

麟山鼻(二)
岬角步道沿著海岸線蜿蜒,

隨處可見散落海中、岸邊、山崖的嶙峋怪石。

麟山鼻(二)
佇足欣賞這些碩大奇特的風稜石,

彷彿看見風與石的愛恨糾葛,
更體會到亙古以來,
大自然始終未曾改變的堅持。

麟山鼻(二)
觀景平台上居高臨下,

看來像是自然天成的海岸礁石,
其實是先民就地取材堆疊而成的石滬──
昔日的捕魚陷阱。

麟山鼻(二)
即便夏日驕陽炙晒,冬季強風吹襲,

此地的植物景觀依然十分豐富。

麟山鼻(二)
只是在東北季風肆虐下,

林木幾乎都往同個方向生長,
此即所謂的「風剪樹」。

麟山鼻(二)
為了抵抗強風,低頭彎腰之外,

還得紮根岩層,縛裹石壁,
這些植物早已發展出順應惡劣環境的生存法則。

麟山鼻(二)
大樹如此,小草亦然,

茂盛的咸豐草攻城掠地,幾乎佔領了步道。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岬角肯定是個好釣場。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麟山鼻(二)
或隻身前來,或結伴同行,

或佇立近海,或蹲坐礁岩,
三三兩兩的釣客熱鬧了這片海域。

麟山鼻(二)
出海捕魚的船隻,

讓原本單調的海面立刻有了主題。

麟山鼻(二)
放倒單車,靜坐凝視的騎士忙將相機擎起,

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由於他的背影,眼前的畫面開始說起故事。

麟山鼻(二)
經過「風稜石休閒園區」往上走,

不知不覺已經繞行麟山鼻岬角一圈回到漁港。

麟山鼻(二)
此際,太陽已高掛天空,

準備離開麟山鼻,沿著海岸公路繼續北上去。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