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日期:2012.09.05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大埔聚落的規模不若福正聚落,

然而比起福正村的新築林立,
這裡的老舊況味更能觸發思古幽情。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大埔村位於島嶼的東南角,

聚落朝向的「對面山」(又稱樓仔頂),
阻擋了長驅直入的冬季北風,
所以,昔日島民都在此越冬避寒。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向南的澳口為天然港灣,

是當時漁民出海捕魚的門戶,
港內經常停泊數十艘大小漁船。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這個人丁興旺的漁村,

曾經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聚落,
政府遷台前就有民家50餘戶。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後來隨著漁業蕭條,人口外流,

終成一座寂寂空城,
目前只剩一戶人家生活在此。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循公路往大埔聚落前去,

視線的終點落在海面上的林坳嶼。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佇立村口,居高俯望,

高矮參差錯落散置的石屋,
宛如一方方的印石鑲嵌在花崗岩上。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大埔村已被列為聚落保存區,

部分民居由政府補助修繕,
在「修舊如舊」的堅持下保留了初始樣貌。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年底即將上映的國片《花漾》,

大概就是相中這裡的老舊古樸,
符合故事發生的年代──明朝,所以取景於此。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路,如許乾淨;草,這般齊整,

原來是有這麼一群人辛勤維護。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雖然村落荒棄多時,

卻因為用心整理而不覺蕭條衰敗,
慢行踅逛,輕鬆適然。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以下僅就當時所見與你分享,

期盼藉由這些零碎片段,
為你拼出一幅《大埔風情畫》。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屋頂上的壓瓦石,

亂石砌成的厚實牆壁,
還有放眼所及的圍籬、矮牆與階梯,
盡是花崗岩。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東莒島上東南邊的這個漁村,

根本就是一座如假包換的石頭城。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這幅題名《200九起帆》的貼畫,

用的全是貝殼、磚瓦、卵石、木板等剰材廢料,
好個化腐朽為神奇。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夯土混入螺貝,砌成一堵矮牆,

理所當然,空酒瓶也可以是建材,
原來,大埔居民擅長就地取材,廢物利用。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牽牛花蔓上石牆,

即便夏末初秋依舊蓬勃燦爛。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絲瓜藤緣上屋頂,

一彎新綠寫意地躺成個L字。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傾圮的魚寮徒留一片牆面,

圈圍不住,滿園的蕪雜。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始終守護此地的是,

建廟於170餘年前的白馬尊王廟。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大埔漁村亭裡賞景甚佳,

舉目盡皆奇構異形的峭壁危崖。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前方海面猶如雙峰駱駝的林坳嶼,

是馬祖列島中最南的一座。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島上植物生態豐富而且怪石林立,

目前尚未開放登島,只能遠眺。

馬祖卡蹓(39)曠古東莒(六)大埔聚落
於此稍事停留,

這時距離12:00的船班還有個把鐘頭,
遂抓緊時間,匆忙來回一趟魚路古道。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