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日期:2012.09.05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漫遊東莒的第二天上午,

早餐後就前往島嶼之南,
把剩下的半天留給了大埔。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首先造訪大埔石刻,

之後慢步閑晃於大埔聚落,
還把魚路古道來回走了一趟。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前往大埔石刻途中,

一座座軍事據點就在路旁,
迷彩碉堡與夾竹桃相映成趣。

<老頭大王廟>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循「大埔石刻」景點指標拾級而下,

右邊是供奉老頭山守土神祇的「老頭大王廟」,
左側的懷古亭才是大埔石刻所在。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鮮紅簇新的封火山牆侵瞳奪目,

容不得任何人視若無睹。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封火山牆的原始功能是用來封住火勢的,

演變至今卻不再只是為了防範祝融肆虐。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豐富多采的樣式與高低錯落的變化,

再配上彎曲誇張,突出天空的牆簷,
這種建築形式已成為馬祖廟宇的最大特色。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此地隨處可見的封火山牆,

在台灣本島其實十分罕見,
旅行歸來才想到,應該以鏡頭逐一蒐集。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奈何當時美景無數難以兼顧,

封火山牆從來都不是我們的主題,
總在匆匆一瞥之間虛應了事。

<大埔石刻>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為一方鐫刻41字的岩盤,

記載萬曆年間沈有容在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下,
生擒69名倭寇的輝煌戰史。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碑文簡明扼要,內容是:

「萬歷疆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
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
不傷一卒    閩人董應舉題此」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簡單解釋開頭這個深奧的句子:

疆梧大荒落:丁巳年
萬歷疆梧大荒落:萬曆45年
地臘:5月5日端午節
挾日:10天
地臘後挾日:5月15日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民國42年國軍在此構築防禦工事時發現石刻,

後來為了防止古蹟遭受日曬雨淋,
遂於上方興建懷古亭,並立碑在側,
記載石刻的發現經過與刻文意涵。
民國77年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據說,石刻內容不只記載沈有容的戰功,

當地居民相信刻文本身即藏寶圖,
若能破解其中隱喻就可以找到寶藏。
駑鈍如我,完全看不出字裡行間有何暗示,
或者,你可以試試!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附近有木棧道可以下抵海邊,

奈何細雨紛飛,海風強勁,
只在階梯上遠眺便罷。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前方岩礁遍揷反登陸樁(軌條砦),

當年情勢之緊張可以揣想。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不遠處的海上浮島,

那是十分鐘航程之外的西莒島。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這間仿閩東傳統石屋建築的公廁,

不僅與周邊環境契合選址也恰當,
設計概念令人稱許。

馬祖卡蹓(38)曠古東莒(五)大埔石刻
短暫停留後旋即前往大埔村,

聽說那是個保存極為完整的老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