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日期:2012.09.04-05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東莒燈塔原名東犬燈塔,

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創建於清同治11年,至今已服勤超過百年,

民國77年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塔高19.5公尺,牆厚99公分,

白熱石油氣燈發出2萬9千燭光的光力,
經過蚌型玻璃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達16.7浬(約31公里)。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時至今日,GPS衛星定位系統發達,

燈塔早已不再擔負引航任務,
卻依舊每夜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燈塔在卸除了實際功能後,

翻身變成東莒地標,遊客最愛。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東莒燈塔的一大特色是,

燈塔與辦公室之間的草地上,
有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矮牆。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據說,燈塔所在地勢較高,風力強勁,

避免守塔員手持的煤油燈被風吹熄,特地興築。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為了增添燈塔旅遊的豐富性,

97年6月開放「燈塔文物展示館」。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館藏自然值得參觀,

不容錯過的還是館內欣賞燈塔,
只有這個角度才能營造框景效果。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東莒燈塔是造訪島嶼的主因,

抵達的當天下午即到此朝聖。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午後四點太陽仍高掛半空,

曬得人其實很想躲將起來。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燈塔、矮牆以及其他英式洋房,

艷陽下滿眼雪白,
難怪當地居民以「白毛城」相稱。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燈塔所在的山頭一片平坦,

幾乎有360度的環觀視野,
近看海上犀牛與福正沙灘,
遠眺若無涯際的碧海藍天。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無論這兩尊大砲原來是防禦武器,

還是輔助燈塔指引方向的霧砲,
到了現下都變成攝影的佈景道具。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臨海的彼方山勢陡峭,

面村的一側坡地和緩,
咸豐草花繽紛燦爛,即便野草雜卉也是美麗。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除了我們兩個,

還有這位身負背包的旅人,
以及與我們錯肩而過的幾個年輕男孩。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正因為遊人稀疏幾近冷清,

才分外留意落在目光的其他人。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心情是矛盾複雜的,

擔心美好事物因為人跡罕至而凋敝衰頹,
又害怕接踵而來的聲浪笑語改變了純粹本質。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翌日,清晨五點再訪東莒燈塔,

準備迎接自海面冉冉升起的朝陽。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島嶼的天氣果然瞬息萬變,

前一天還艷陽高照,不過一覺醒來竟然風雲變色。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抵達時,燈塔依舊亮著火光,

靛青天幕裡一長兩短地閃爍著。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此際,烏雲籠罩整個蒼穹,

日出美景,想是緣慳份淺了。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天地倒是慷慨地搬演另齣戲碼,

以氣勢磅礡的風起雲湧相迎。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看慣了風和日麗,清朗明淨,

沒想到,這種晦暗陰鬱反而更加觸動心弦。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揣想百年前那些守塔人的心情,

究竟是邊陲之境的遺世獨立,
又或者海陸交界的寂寞荒涼?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拂曉時分,福正村猶自酣眠,

日昨還算熱鬧的澳口沙灘,
這時只有幾艘漁船靜靜停泊。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特別喜歡這個角落──

倚山面海的白色小屋,
就像是複製於英國的某處海景。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世界太大,旅次有限,

若能在寶島遇見異國風情,
也算聊勝於無吧!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於此角度取景,

白牆邊上的小樹不再突兀,
反而平衡了整個畫面。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便縱沒有期盼中的旭日朝暾,

依舊在此盤桓許久,
後來下起了小雨,才倉皇離去。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馬祖卡蹓(37)曠古東莒(四)東莒燈塔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