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離開大屯自然公園續往前行,

途經一處停車場。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天藍雲白,山青樹綠,

好個心曠神怡的風景,
教人忍不住要下車看看。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這裡有步道通往竹仔湖、遊客中心與小油坑,

雖然距離小油坑僅只300公尺,
可烈日當空啊,還是偷個懶吧!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往小油坑方向的車道上有座觀景台,

時間很多行程很少的我們停下車來。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美麗的山容、變化的雲影,

連陽金公路的大S彎道都很美。

陽明山(二)小油坑
二十幾年前,

當時住在淡水的二弟帶我們上陽明山,
那是我第一次來到小油坑,
之後也曾造訪幾回,卻都短暫停留,
此番,總算仔細地遊賞了一遍。

陽明山(二)小油坑
小油坑位於七星山西北麓,

為馬蹄形凹谷狀的火山爆裂口,
谷長200公尺,寬約150公尺,
終年噴發硫氣與蒸氣。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火山活動終止後地底下仍殘留有熱能,

這些餘熱持續加熱自地表滲入的雨水,
當蒸氣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某些特定點,
像是火山口或者斷層附近突破地面造成爆裂口,
小油坑即屬此類,為後火山作用形成的地形。

陽明山(二)小油坑
周圍岩壁上有許多噴氣孔與硫磺結晶,

再加上壯觀的崩塌斷層地形,
崖壁高度落差超過一百公尺,
已規劃為國家公園的地質景觀區。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景區內闢設有遊客服務站,

透過模型、實物、照片與圖畫,
展示火山地質地形、溫泉、噴氣孔的成因以及動植物生態。

陽明山(二)小油坑
在參觀過小油坑的特殊地貌後,

我們還觀賞了一部《悠遊草山》,
對陽明山國家公園有了初淺認識。

陽明山(二)小油坑
「小油坑」的名稱由來源自於此地盛產硫磺,

清末時人們便在這裡採礦,並且加熱煮沸進行加工。

陽明山(二)小油坑
硫磺溶解後宛如黃色的油,

所以當地人將出產這種黃油的坑洞稱作油坑。
七星山東北側有個較大的硫氣孔,
此處規模較小,因此稱為「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遠眺這片硫煙水氣繚繞的凹谷只覺飄邈浪漫,

直到置身其中才真正感受到大地的力量。

陽明山(二)小油坑
強烈的硫氣把岩壁燻成黃褐黑灰,寸草無生,

也將岩石侵蝕得鬆軟碎裂,崩坍下陷。

陽明山(二)小油坑
不過一個小小的爆裂口已猙獰若此,

火山爆發時的毀滅性威脅會是如何恐怖?

陽明山(二)小油坑
這個媽媽帶著一雙子女來到這處自然教室,

在特殊的地熱景觀前拍照留影。
看見媽媽往走向一旁的噴氣孔,
弟弟急著阻止:媽媽,不要靠近火山口。

陽明山(二)小油坑
孩子憂心掛慮媽媽的安危,
脫口而出的叮嚀令人莞爾。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在遊客服務站的背後,販賣部的前方有條步道,

我們走了一小段,在第二座觀景台折返。

陽明山(二)小油坑
夾道盡是比人還高的包籜矢竹,

為旅人織起一片綠蔭,也招來蜻蜓。

陽明山(二)小油坑
這些空中飛龍不太怕人,

不是停在觸手可及的枝葉就是身邊飛翔,
難得可以近距離拍攝,
自然得好好把握機會。

陽明山(二)小油坑
謝謝你們,稱職的模特兒。

陽明山(二)小油坑
拾階而上漸次登高,

幾分鐘就來到觀景台。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環顧四週各有風景,

除了俯瞰小油坑、停車場,
亦可眺望竹子山、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等火山錐體,
還能遠觀大台北地區甚至金山海岸。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若時間允許,

建議你試試這條迷你步道。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頭頂的這片天空想是航道之一,

不時有飛機經過,
我們記錄下飛機雲留下的各種軌跡:
多半是一道直線,也有的平行同往,
還有的在天穹畫下了交叉線。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曾幾何時,望天看雲已成為習慣。

陽明山(二)小油坑
小油坑海拔約805公尺,

七星山登山口就在停車場旁邊,
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登頂──台北市最高峰。

陽明山(二)小油坑
也許,等到天氣涼些,

就來挑戰海拔1,120公尺的七星山。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陽明山(二)小油坑 
回程走陽金公路,
在馬槽橋稍事停留,便往金山去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