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已經是秋高氣爽的十月了,
老天卻始終陰沉著一張臉,
隨時都可能來一場滂沱大雨,
無法遠行,只好近遊。
行經寶二水庫抵達北埔,
繼續南行至台3線90.6K處左轉,
穿過牌樓就來到峨眉湖。
先到「新華茶園」買茶,
十幾年來受到老爸的影響,
我也習慣喝他們家的茶。
除卻茶香清馨,
入喉之後還有回甘餘韻,
這樣的清茶物美價廉,
一喝就成主顧。
車子停在新華茶園,
信步走到細茅埔吊橋,
鮮少人為建設能夠像吊橋這樣,
它的存在不僅沒有破壞湖光山色,
反而增添幾筆美麗浪漫。
無論波平如鏡的湖面,
或者山高水急的河谷,
橫跨水面宛若凌波仙子的吊橋,
始終以纖巧身姿引渡兩岸。
說也奇怪,
往往踏上吊橋心情就會隨之轉換,
有則膽戰心驚,倉促走過,
有則歡喜莫名,放慢腳步。
這天午后,
我倆悠悠晃盪在細茅埔吊橋。
無風無雨也無晴陽,
峨眉湖一泓青碧波瀾不驚,
除卻幾聲鳥唱一片靜寂。
吊橋盡處是座禪修淨苑,
於此眺望對岸的彌勒道場,
灰藍基調的建築融入青山綠水,
幸好,未如初始擔心的突兀。
峨眉湖肯定是鍾靈毓秀,
此岸有天恩彌勒佛寺,彼方有十方禪林。
彌勒佛院於2001年底正式動工,
歷時十年仍在興建,
目前尚未開放參觀,
我們僅在一旁的庭園走走。
草地上有幾座石雕非常特別,
石材的原始粗獷襯托雕像的精緻細膩,
強烈的反差帶來絕對的美感。
慈母稚兒乃人間至美,
媽媽的愛與孩子的笑,
溫暖了每個行經的靈魂。
這尊佛像牢牢攫捕我的眼眸,
慈愛悲憫沉靜優美的神態,
教人久久無法移步。
彷彿只要站定、凝眸、注視,
就能暫時忘卻塵俗煩憂。
這隻胖嘟嘟的豬寶寶開懷大笑,
彷彿呼應了笑開天下古今愁的彌勒歡喜佛。
高56.7公尺的青銅彌勒佛像,
巍然聳立峨眉湖畔。
「彌勒」乃梵語MAITREYA的音譯,
中文意義為「慈」。
彌勒大道宣揚「慈化世界、慈化人生」,
積極促使--
家庭幸福美滿,社會安寧和諧,
國家富足康樂,世界永久和平。
天恩彌勒佛院旁邊規劃有單車道,
以為用以環湖,原來通往十二寮。
途經十方禪林,
這座禪寺迥異傳統廟宇,
捨琉璃飛簷的金碧輝煌,
採木構玻璃的簡潔素樸。
蒼鬱濃蔭籠罩之下,
十方禪林格外清幽雅靜。
走在架高的木棧道上,
縹碧湖水腳下蕩漾。
不知目標何在,里程多少,
只是隨興前去。
彌勒佛水上倒影,老竹筏湖面靜泊,
布袋蓮開疆闢土,小水鴨戲水嬉遊……
我倆各自構圖,分別取景,
且將出塵秀逸的峨眉湖稍微記錄。
十五寮橋這裡是個三岔路口,
過橋之後隨即緩坡上行,
回首來時路早已掩映青蔥翠綠中。
再往前走,
小徑兩旁是柚樹林與菜圃,
樹上結實纍纍,地面落果許多,
卻不見任何「噴灑農藥」之類的警告。
園主信任路人,路人尊重園主,
在這個巧取豪奪的貪婪時代,
陌生人之間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
益發顯得難能可貴。
續行不久,眼前出現一方水塘,
方才覺得眼熟,繼而認出,
前面就是十二寮休閒農區。
原路折返回到新華茶園,
準備再走一段環湖步道,
就在這時,
矜持許久的老天終於落下雨來,
催促我倆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