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是次活動緣起以及未來淡水期盼,
<導覽手冊>載有充滿文史關懷的介紹,
整理摘錄於後,分享與你。
淡水是一座面對淡水河,
層層向上疉落的歷史城鎮,
街市的發展與地形環環相扣,
孕育了「水岸山城」獨有的文化地景。
[上圖拍攝自淡水重建街香草街屋]
現今的淡水老街正面臨商業開發與觀光衝擊,
導致歷史街區與河岸空間的環境品質大為低落。
在新北市政府的經營下,
逐漸闢建串聯河岸的開放空間,
試圖在與淡水河平行的街道系統中,
創造可以停留的空間節點,
以提供旅者多樣的身體感知與體驗歷史軌跡的旅程。
福佑宮是淡水地區的媽祖信仰中心,
也是淡水漢人市街區的核心發源地,
在淡水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的精神地位。
福佑宮廟埕空間的打開,
定位了新的市街空間結構,
由點、線到面狀的串聯,
重塑河岸的空間序列,創造視域的伸展,
表現「眺望山水/回望滬尾」的歷史場景的體驗。
順著街巷拾級而上的階梯路徑,
重新連接漢人市街與重建街至清水巖祖師廟一帶,
顯示淡水特有的地勢與街道紋理,
成為新的且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放空間。
配合淡水福佑宮廟埕廣場之開放,
特別企畫了「重見‧觀音山」系列活動。
首先以行動裝置主動出擊的方式,
宣導淡水城市「水岸山城」的空間意象,
結合街巷空間說故事的力量,
勾起民眾對淡水古蹟博物館所經營之系列古蹟點,
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其次規劃「淡水水岸山城」導覽活動,
藉由漢人市街宗廟采風與西方信仰古蹟踏查,
增進民眾對歷史、古蹟、民俗的認識,
從而培養關懷淡水歷史、珍惜文化資產的素養。
最後邀請「拾棲劇團」於福佑宮廟埕廣場,
以漢人市街區為故事背景的戲劇演出,
利用活動重塑且再現歷史場景,
建構一場時間與空間的美妙樂章。
本次活動只是個楔子,
期盼能夠從漢人市街區出發,
進而延伸至淡水的各個歷史街區,
以傳承散播台灣文化的多樣性。
<後記>
參與「重見‧觀音山」的導覽活動,
除了福佑宮前驚喜看見觀音山,
也在重建街上與昔時美好相遇,
終於明瞭,老淡水的豐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