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恩施十一日之旅(14)天生三橋景區(二)


4月 18日 重慶武隆

<青龍橋>

穿過天龍天坑就來到了青龍橋,

橋高281公尺,橋厚168 公尺,橋寬124 公尺,
平均孔高103公尺,平均孔跨31公尺,
是景區內最為高聳險峻的天生橋,
其橋高與橋厚目前皆居世界之冠。


相較於開闊方正的天龍橋,

青龍橋則顯得細長秀美,
遙望宛如關公手上的那把大刀。


青龍橋的前方有片水塘,

景區特地在圍欄上設置握把,
只要手持握把,就像握住了大刀。


排隊等候合影的人實在太多,

握把就算了,遠遠地拍一張,
這青龍橋孔還真像青龍偃月刀啊,
比起木杖,這把大刀更好使呢!


從橋底穿過回首再看,

大刀瞬間變成騰躍而起的鯉魚(天空留白部分),
頭、尾、背鰭、魚嘴俱全,真是具象極了。

<神鷹天坑>

穿過青龍橋即進入神鷹天坑,


這座天坑由青龍橋與四周石崖構成,

因其中一面岩壁酷似大鷹展翅,故名。


和巍峨壯闊的天龍天坑相比,

神鷹天坑的規模略小一些,
崖壁上不斷灑落的水滴成簾,
添多了幾分婉約秀美。

<黑龍橋>

神鷹天坑的盡頭是最後一座天生橋──黑龍橋,

橋高 223 公尺,橋厚 107 公尺,橋寬 193 公尺,
平均孔高 116 公尺,平均孔跨28公尺,
橋寬與平均孔高目前皆位居世界第一。



黑龍橋內幾乎照不進日光,

狹長幽暗,深邃黝黑,
仿若黑龍藏身,因而得名「黑龍」。


走出黑龍橋,回首再望,

崖壁上的凹陷神似電影《金剛》中那隻大猩猩深邃的眼窩,
除此,臉部輪廓與身姿身形也有幾分相像。


在大猩猩的目送下,

全程走完天生三橋5公里的步道。

這時,隱於地底的羊水河又流出地表 ,

循著羊水河峽谷前行1公里,
行經驛站郵局,抵達景區終點。



於此,可以選擇徒步上山,

亦可搭乘電瓶車回返車站,


坐車多輕鬆啊,自然是不省那15元人民幣囉!

到了車站再換乘觀光車回遊客中心,

車程將近半小時,17:20回到遊客中心。

天生三橋景區的交通接駁很完備,
坐電梯至坑底,再搭電瓶車上山,


全程幾乎沒有上坡路,

遊覽起來其實滿輕鬆的。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