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後沿著下行步徑走向溪谷,
來到這株黃透翻紅的楓香底下。
遠觀已然吸睛,近看更為驚艷,
算得上是此時此地最美楓光。
河床上一方磯石野餐正好,
出門前隨手揀了幾樣食物,
因為置身於山水巨帙,
連餅乾熱茶也是佳肴。
感謝淑惠相贈這只提籃,
帶著它上山下海郊遊踏青,
心情也隨之美麗。
棠趕著光線飽滿之際溪畔來回逡巡。
千萬年來,
涓滴山泉匯流成溪,
切開岩床穿過山腹,
寫就了巍然崢嶸磅礡氣勢。
這些岩石節理分明,
有若雪花糕可以片片掰開。
崩落的石塊疊壘散布溪床,
不是大理石卻陽光底下閃著刺眼的白。
莫非,白石溪得名於此?
溪水這般清澈,
滲透著冷涼的冰藍色,
彷彿來自太古之初的純淨。
聚焦重點不只綠水白石,
還有這兩位攝友的身影。
究竟興趣所然抑或工作必須,
他倆在溪床上盤桓數個鐘頭,
從各個角度記錄這條泰岡溪。
自溪谷仰觀控溪吊橋,
旅人成為彼此的風景,
收錄在陌生人的相機裡。
此地應該是航道所在,
飛機在湛藍蒼穹畫上平行線,
慢慢地暈開,漸漸地渲染。
爾後,往楓香純林前去,
林子的規模雖然不若奧萬大,
出塵脫俗的意境卻堪與比美。
筆直纖細的楓香,
由於底層葉落殆盡,
益發顯得骨感清揚。
抬頭看見,
樹冠層還有一片耀眼的金黃燦紅,
襯著純粹的蔚藍,很美。
這株楓香從根部一分為五,
各自向天際伸展,
像是打拚有成的五兄弟。
側面欣賞或者裡頭仰觀,
風景不一,感動無二。
不遑多讓的還有四姐妹,
彷彿尺量矩畫,又似乎等距同速,
是這片林子的另個奇景。
褪去了枝頭的沁紅鵝黃,
留下淺褐紫絳鋪滿林間。
踩踏盈尺落葉,
自足底耳畔傳來那種,
無法模擬的溫柔觸感與窸窣響聲。
午後斜陽映照在滿地落葉,
望著光影移動的足跡步履,
享受環繞周身的清幽雅靜。
過了楓紅盛況,
偌大林子竟然只我兩人獨享,
心中滿是感動、感謝、感恩。
曾經驚艷富良野的彩虹花田,
而今卻無法被台北花博感動。
這麼多年過去,終於明白:
人類再怎樣的慧心巧手,
天地大塊之前終究汗顏。
離開前循吊橋左側路徑下行,
約莫30公尺抵達溪谷,
原來,赫赫有名的野溪溫泉就在這方巨岩底下。
天寬地闊,山青水綠,
仰首還見層林盡染,
於此泡湯已不再是人生樂事可以形容,
根本就是奢侈的幸福。
秀巒賞楓,到此完美結束,
不想摸黑於迂迴山路,
那就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