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奇摩首頁看見一張相片,
山巒繽紛妍美,溪谷宏偉壯闊。
青山、綠水、紅葉、白石,
如夢似幻的風景令人心馳神往。
底下的文字尤其引人入勝:
「我不在日本京都……」
難道,武陵農場的七家灣溪?
點閱之後才曉得,
這個賞楓勝地是尖石後山的秀巒。
作者還特別強調,
此地楓景猶勝嵐山渡月橋。
當下頓覺怦然心動,熱血沸騰,
恨不能夠即刻出發。
原來,秀巒是北台灣野生楓樹密度最高的地區,
每到秋末冬初,
這裡的林木就會隨著溫度遞減而五顏六色。
秀巒,聽得多了卻未曾造訪,
知道這裡是「霞喀羅步道」的門戶,
有著名的野溪溫泉,
卻從來沒聽說還有個原始楓林。
枉費土生土長於竹東,
竟然連賞楓到秀巒也不知道,
慚愧。
翌日(一月九日)晨起,
推窗望外一片灰濛濛,
到了八點居然飄起毛毛雨。
按照原訂計畫出門,
只是尚未決定目的地。
若天候太差去不成秀巒,
聽說錦山國小的楓葉正美。
那就,且走且看吧!
過了橫山,層雲漸散,
於是台三線上右轉內灣直奔尖石。
雖然沒去過秀巒,
但是,那羅到宇老這段山路,
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徒步挑戰。
此後雖然不曾舊地重遊,
卻始終難忘當年的勇闖後山行。
今日再次走上這條路,
賞楓之餘也把舊時印象重新拼湊,
所以,沿途只聽我津津樂道昔日壯舉。
從飄雨的竹東出發,
在宇老鞍部喜見雲海。
等到下切至秀巒溫泉時,
天氣竟然好到無法再好,
只有「和風惠日」足以形容。
你問,那麼楓況如何?
還真美呢!
即使來得遲了,
楓紅依舊美得無以名狀。
親眼目睹po在奇摩首頁的風景,
非常開心也好感動,
秀巒楓情,果然名不虛傳。
回程,
在宇老與壯闊雲海相遇,
還有幸等到落日夕霞,
最後,迷霧中摸黑下山。
原本不抱什麼希望出門的,
以為最多就是錦山國小看看。
那裡想到,第一次上山,
就見證到碧水紅葉美景,
還邂逅了風起雲湧奇觀。
感恩啊……
感謝天主賞賜好山好水好天氣;
感謝格友慷慨分享好風景;
感謝我倆毫不遲疑出發去。
新竹縣ATAYAL旅遊帶導覽圖 (翻拍自秀巒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