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通霄神社位於苗栗的虎頭山,
是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
也是北台灣僅次於桃園神社,
保存最好的一座日式神明建築。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通霄神社興建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
台灣光復後遭到破壞拆毀。
目前僅存鳥居、參道、拜殿、社務所,
以及主殿基座和幣殿遺址。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迥異於一般的漆紅木造鳥居,
這裡的鳥居以大理石砌建。
「鳥居」其實就是「門」的意象,
用以區隔神域與人類居住的俗界。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社務所位於鳥居的旁側,
乃神職或管理人員的辦公室。
這是通霄神社保存最完整的附屬建物,
除此之外幾乎都經過改建重修,
早已不復當年樣貌。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不過正是這樣的凋敝殘破,
反而記錄下歷史走過的痕跡,
教人相信果真是高齡70好幾的老房子。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到來時方巧有位婦人從屋內走出,
昔日的辦公務所已然今天的尋常民居。
褪色的春聯彷彿透露著,
與異族神明切割的決心。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鳥居下方另一幢日式屋宅,
這也是神社的附屬建物──休憩所。
其傾倒頹圮的程度就更加悽慘了,
任其如此荒棄實在違背古蹟保存的意義啊!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參道兩旁綠蔭蔥蘢,
十幾座石燈籠迤邐而去,
尷尬的是新舊參差。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原來有些是70幾年前的舊物,
有些則是殘存基座上新砌的石燈籠。
若是在仿古方面肯稍微用心,
或許就可以彌補此中不足了。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拜殿原本屬於日式建築,
光復後改建為中國傳統閩式的燕尾翹脊屋頂,
並且增設四面磚牆。
木構部份仍然採用台灣檜木,屋面則以銅皮包覆。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改建後的拜殿襯托以鳥居和石燈籠,
融合了中、日式的建築風格。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突兀的是高懸於屋脊的國民黨黨徽,
雖然有其歷史意義卻終究格格不入。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拜殿後方有階梯通往主殿,
目前只剩下幾方石砌基座,
其他木構部分早已毀損。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飽受迫害的子民鬱積了難以負擔的悲憤,
以破壞入侵者的神殿作為報復,
也算是最起碼的療傷撫慰吧!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與其重建,毋寧若此,
留下空盪寂寞以見證傷慟怨懟,
啊!那一頁斑斑血跡的侵略史。

西濱路上好風景(三)通宵神社
從神社旁邊的柏油路上行,
可以抵達虎頭山的制高點,
這裡有一座「光復紀念碑」 。
礙於目前正在施工禁止通車,
況且還要趕赴好望角等候日落,
我倆於是下山去也。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