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 安順
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戲」,
得從「儺(音ㄋㄨㄛˊ)」細說從頭。
儺,原本是古代中原的迎神驅鬼儀式,
後來由於文明演進,在中原逐漸失去蹤跡,
反倒是貴州鄉間因為山勢阻隔而保留下來,
成為貴州最具代表的民俗文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
儺的性質逐漸從驅鬼祈福轉而為娛樂,
並且在吸收地方戲曲和民間歌舞之後,
發展出風格古樸的戲劇形式,稱為「儺戲」。
貴州儺戲大致分為三類,
其中一支即俗稱「跳神」的安順地戲。
安順地戲又叫「軍儺」,
乃集演練、祭祀、娛樂為一體的古老戲種。
表演內容以武劇為主,
如《三國》、《楊家將》、《隋唐演義》、《薛仁貴西征》等。
地戲演出者身穿土布長衫,
背插小旗,腰繫戰裙,手持木製短刀長槍。
從頭頂垂下黑紗罩住面部,
因應飾演的角色額上戴著各種臉子,
樂器則只有單純的一面鑼與一只鼓。
地戲演出時原本沒有特別的場地,
村寨田野間的低坦空曠處就是舞台。
然而,演變至今地戲已成為地方觀光資源,
迎合遊客需求設有專屬表演場地,原始況味盡失。
今日上演的是《三英戰呂布》,
飾演劉備、關羽、張飛和呂布的四位演員,
嘴裡說唱著聽不懂的口白、歌詞,
手裡舞弄著長槍、短劍和大刀,
有限空間裡意思意思地比劃了幾下也就結束了。
表演結束,邀請遊客合影,
欣然接受這份熱情。
瞧他們的姿勢可帥得咧,
相形之下我倒顯得侷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