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上午的行程結束於新威森林公園,
吃過午餐後回到民宿休息。
等到太陽不再火辣炙燙了,
這才又到美濃市區探訪古蹟。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馬路的兩旁都是平疇綠野,
稻禾、玉米與檳榔錯落有致,
休耕的田圃上則野草蔓生。
一畦畦的金黃、嫩綠和黃褐拼布一般美麗,
絲毫不遜於北海道的美瑛。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永安老街是美濃的第一街,
東門樓、庄頭伯公、藍衫店、水橋、
夥房、白馬名家和敬字亭等都在這條老街上。
穿街走巷於此,隨處可見先民留下的智慧。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清朝年間居住在屏東里港的客家人,
長期為水患所苦,
再加上與閩南人的械鬥事件不斷,
於是遷徙到美濃建立了「瀰濃庄」。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客家先民在開庄時建了24座夥房,
為求「永久安居」,
於是將第一條街道命名為「永安街」。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可別將永安老街想成與九份、內灣、南庄一樣,
這裡沒有喧騰叫賣的商家,
也沒有熙來攘往的遊客,
只有流轉歲月淘洗淬煉下,
斑駁傾圮,拙舊古意的老宅古蹟。

<東門樓>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東門樓位於美濃鎮永安路底,
建於清朝乾隆20年(西元1755年),
乃防範外人和野獸入侵的隘門,
是目前全台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
也是美濃鎮極具歷史價值的古蹟。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兩百多年來,
歷經戰火砲擊依舊巍然屹立,
靜默地見證美濃的過往歲月。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危顫顫地提步攀登陡峭的階梯,
來到二樓俯視靜謐小鎮。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只見古厝新宅比鄰而建,
夕陽餘暉輕籠下,
放學的孩子騎著單車「刷」的一聲,
以絕美弧線畫過東門樓。

<開基伯公&庄頭伯公>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伯公就是俗稱的土地公,
美濃人對伯公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美濃鎮共有400多座伯公廟
其中以開基伯公和庄頭伯公最負盛名。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美濃最早的伯公廟,
是位在靈山山麓的開基伯公(美濃窯附近),
隨後又在東門樓旁邊設立庄頭伯公。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向晚時分來到庄頭伯公廟,
清淺的美濃溪一旁潺湲流過,
兩個婦女溪畔浣衣,
此情此景仿若回到50年代。

<錦興行藍衫>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永安路上有家很不起眼的店鋪,
低調普通,樸實無華的舖面,
很容易一個不留神就錯過。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其實這是全國碩果僅存的藍衫店,
更可貴的是裡頭住著一位百歲國寶--謝景來老師傅。
他們翁媳兩代在將近80個年頭裡,
始終致力於藍衫的製作與傳承。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溫柔嫻雅的老闆娘,
擱下碗箸招呼貿然前來的我倆,
臉上始終漾著溫婉親切的笑容,
回應我們的種種詢問。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她翻弄著一件件藍衫,
細說關於藍衫的種種,
以及錦興行超過七十六年的歷史。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她說:
藍衫是昔時客家人的日常衣著,
隨著穿著者的性別、年齡,
而有花領、素領、黑領的變化。
另外藍衫的袖口有反褶,功能類似口袋,
適合下田耕種時藏放物品。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看見老先生吃飽飯回店小坐,
一時間按捺不住內心衝動,
提出想替老先生拍照留念的請求。
對於這個幾近無禮的不情之請,
翁媳兩人竟慨然允諾。

美濃無限好(三)永安老街
事後回想,
他們這樣毫無推拒的親切友善,
反而讓我羞赧自己的唐突舉措。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