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琉球嶼遍佈珊瑚礁石灰岩洞地形,
其中,最負盛名的就屬烏鬼洞了。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景區記事碑》記載洞名由來始末:

明永歷15年,鄭成功克復台澎,驅走荷人,
少數黑奴不及歸隊逃至琉球嶼,潛居此洞。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數年後,英軍小艇在蛤板登陸,觀賞風光,

黑奴乘虛搶物燒艇並盡殺英軍,
旋被搜尋英艦發現乃上岸搜索。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黑奴潛伏洞中,百般誘脅誓死不出,
英軍於是灌油引火,黑奴盡死洞內。
後人遂命名烏鬼洞──黑洋人棲息之洞。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爾後規劃為風景區,

著名景點包括有烏鬼洞、碧濤亭、
怡橋、洌池、甘泉、幽情谷與別有天等。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景區地標結合售票亭,

活脫是個水泥塔,全無美感。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沿著提供遮陰的綠廊前進,

四月下旬,遊人無多,
像是包場獨佔,我倆且走且玩。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廊道盡頭右轉即「烏鬼洞」,

左行通往觀海亭與其他景點。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此礁岩洞穴雖然名為烏鬼洞,
其實並非當年黑奴棲息所在,
因為後來岩塊崩塌封住黑奴命喪之地,
現今已無法進入。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所以,烏鬼洞除了一片漆黑沒啥可怕的,

無須擔心走著走著冒出了冤魂嚇人(笑)!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烏鬼洞位於邊坡岩石隙縫間,

裡頭伸手不見五指且高低起伏地面濕滑,
沒有手電筒,可就舉步艱難囉!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明明準備了兩支手電筒卻忘記隨身攜帶,

幸好遇上敬老的年輕情侶借我倆一用,
這才沒摔跌或者撞得鼻青臉腫。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洞內曲折蜿蜒而且異常窄仄,

其中一小段得側身鑽擠經過。
我家老爺身揹相機,肩扛腳架,
再無餘力拍照紀錄,分享諸君,
請您自行想像或者親臨印證吧!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終於見到天光,

迂迴了這麼一大圈,
原來出口緊鄰入口。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隨後沿著左側小徑下行,

樹叢中出現一抹橘色,是「海仙壇」。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據說早期澎湖漁民出海捕魚遇船難漂流至此,

當地居民會替死者安葬立碑,
爾後漁民出海前都到此禱告庇佑,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果然威靈顯赫,魚貨滿盈。

從此奉之為神,設壇祭拜,祈求賜福。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沿著步道穿梭於珊瑚礁岩之間,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有階梯與怡橋聯繫幾座觀景亭。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第一座亭子採階梯式棧椅設計,

隨興地席地而坐,聽海觀浪,
盡攬島嶼專屬的美麗悠閒。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時值正午然而海風輕拂,

吹散了大半暑熱,舒服。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紫藍色的花兒綻放在貧瘠的礁岩上,

這是土丁桂,多年生的匍匐草本植物。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植株密被銀灰色柔毛,

能減少水分散失與降低鹽風霧的危害,
海岸邊或是石縫間都能見到它的蹤跡。

瘋玩小琉球(19)烏鬼洞之一
劉先生忘情於海天礁石,

我則專注在腳邊的小花。
視角不同,取材有異,
感受的歡喜卻無兩樣。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