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離開觀海樓原路折返,
途中經過溼地森林步道。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在入口附近逛了一下,

想想還是把時間留給南、北堤溼地。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與海浦北路垂直的除了白千層大道,

還有木麻黃與竹林大道,
此即林務局持續進行的平地造林。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回到園區入口再往反方向探路,

來到台糖農場辦公室。
呼應蚵鄉──東石,
隨處可見蚵殼再利用的裝置藝術。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好大的一棵蘋婆樹啊,

黃葉落盡,新芽出綠,紅果迸裂,
木魚肚子裡露出了紫黑色的種子。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許久以前老爸教我認識此物,

還說小時候嚐過果仁,
忘了他是怎麼形容滋味的。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之後走了一段南堤溼地生態步道,

架高的木棧道蜿蜒在樹林水澤上。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靠近入口的這端有個寬敞平台,

看起來像是表演舞台。
美好天地唯我倆獨賞,
真是廉價的奢侈享受。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至此,尚未見到幾隻鳥兒,

聽聞南堤鳥況甚佳,隨即前往。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我們沿著匚字型的防汛堤道,

由南向西而北開車環行一周,
這段路總長約15公里。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堤防之外蚵棚零星散布,

不若東石漁人碼頭與好美寮景觀區密集。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堤道內側的三片溼地,

因棲地形貌不同而各有特色,
南堤與西堤共設有8座賞鳥亭。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南堤濕地的鳥類最為豐富,

這個區塊草澤與水塘相間,
所以又被稱作南堤千島湖。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水塘上的小黑點點,

在鏡頭拉近後才看出是各種水鴨。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白鷺和蒼鷺在岸邊林叢覓食。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居高臨下的夜鷺仿若老僧入定,

其實緊盯著水面關心每個動靜。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這些鳥禽如果受到人類靠近的侵擾,

不是立刻游向彼岸就是振翅飛離,
動作之矯捷令人佩服。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飛翔空中的鷗鳥倏忽來去,

乍看自由自在,其實非也,
牠們也得提防紅隼和黑翅鳶等猛禽。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南堤溼地是黑面琵鷺的最佳觀賞處,

可惜我們來得遲了,沒能會上一面。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西堤溼地與觀海樓遙遙相對,

周圍有大批的雁鴨科進駐,
也是鸕鶿和大杓鷸的棲息點,
我們只遇見正在覓食的高蹺鴴。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過了1號賞鳥亭就轉向北堤,

防汛堤道內有許多帶狀水澤,
適合近距離觀察水鳥,
是時,天色漸晚就不再逗留。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這座竹橋的入口有扇柴門,

門牌、信箱與電鈴均具,
想是隱居裡頭人家的專用通道,
好酷喔,以橋隔離喧囂!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有人如此形容鰲鼓濕地,

說它是台灣西南沿海的肺與腎。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因為,森林把二氧化碳轉為氧氣,

因為,濕地將污水過濾成清水。

漫遊東石、布袋(四)鰲鼓濕地(3)
如此珍貴而美麗的所在堪稱難得的自然瑰寶,

當東北季風吹起,越冬候鳥作客此地時,
我們將再次造訪這個好地方。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