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榻的民宿位於船仔頭休閒藝術村。
翌日,荒雞早啼,拂曉就醒,
望見窗外水氣氤氳薄霧漫漶,
素來晚寐晏起的老爺立時擎起相機,
睡眼惺忪地記下這時刻的安恬靜謐。
愈是接近黎明霧氣愈濃,
通常這時間猶在睡夢中,
由於夜宿異地所以警醒,
才有機會邂逅美景。
梳洗過還不到六點,
躡手躡腳推門外出。
整個村子都籠罩在濃霧中,
我倆緩步徐行四處閑晃。
船仔頭,古名「店船港」,
完整保存農村昔日風貌,
傳統三合院建築隨處可見。
約莫兩百年前,
朴子溪為東石港通往內陸的交通要道,
當時,船仔頭即商貨集散地。
過往船隻經常停留在此,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村落,
最盛期總人口數多達五、六百。
爾後,由於產業沒落人口外流,
曾經只剩下老弱婦孺不到一百人。
所幸,旅外耆老與地方鄉紳不忍故鄉散庄荒村,
於民國84組成「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
積極展開「新故鄉運動、朴子溪再造」。
一群年輕人共襄盛舉返鄉打拚,
重新規劃農地,整理朴子溪,
進而推動社區營造。
船仔頭因而成功轉型獲得新生,
被譽為「朴子溪畔的桃花源」。
近年來船仔頭藝術村結合堤頂單車道、三合院民宿、
漁筏之旅、市民農園與觀光牛車等資源,
提供船遊朴子溪、放風箏、坐牛車與蚵貝工藝等活動,
成為現代都市人體驗傳統農村生活的新樂園。
往親水公園方向走去,
踏上以蚵殼裝飾的河堤,
除了近距離的翠綠樟樹外,
所有的景物都隱匿於白霧。
明明聽聞笑語卻不見人影,
來到眼前才發現原來是師生晨跑練騎。
相互揮手招呼後擦身而去,
片刻功夫又消失在迷濛中。
夫人媽廟位於朴子溪畔,
村民視廟中祭奉的夫人媽為守護神。
沿途邊走邊拍,雖無大景細節亦可,像是:
山鳥野雀、水晶蛛網、河岸海筏、苦楝紫花……
若是有心,凡物俱美。
從堤道下來後再踅逛附近的三合院,
聽說目前這裡還有30幾戶人家。
門前院後草木扶疏,
牆邊籬外菜花繽紛,
好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園風光。
至於已無人居的老屋古厝,
部分整建為社造文物館、文教基金會,
其他乏人照顧的也就任其荒廢頹圮,
一如絕大多數的其他農村。
特別喜歡這些舊宅,
土夯磚砌的外牆,鳞鳞層疊的瓦片,
以及月曆、膠紙補黏的破窗,
給我一種似曾相識彷彿兒時的熟悉印象。
碩高的小葉欖仁宛若擎天綠蓋,
卻俏皮地繫上了美麗的蝴蝶結。
春風送暖下木棉恣意綻放,
一朵朵碗口大的花朵盛滿陽光。
走逛至此將近八點鐘,
與民宿老闆娘約好的早餐時間,
回返途中又看見晨光下的金黃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