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2月29日  登封  陰時多雲  2℃-9℃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看過少林武術表演,

隨即乘坐電瓶車前往「少林寺」,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根本還在寺外盤桓。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

因為建寺於少室山下竹林深處,故名。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

是北魏孝文帝為印度僧人跋陀所建。
這裡是禪宗和中國功夫的發祥地,
因此被譽為「禪宗祖庭」、「功夫聖地」。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1928年軍閥混戰殃及少林寺,
一把火燒光了重要建築與文物典籍。
到了共黨統治時期僧人被迫還俗,
文化大革命時僅剩13位老和尚。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1980年後中共才開始恢復少林寺舊觀,

相關典籍的徵集、鑒定、整理和出版陸續展開。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幾番努力後,少林寺的主要建築群,

包括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古蹟群」,
於2010年8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寺外廣場松柏森森,石坊幢幢,
這兩座牌坊建於明嘉靖年間,
是現今少林寺少見的歲月痕跡。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所謂少林寺指的就是常住院,
為少林寺的主體建築,
是僧徒進行佛事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其建築由南而北一共七進,依序為:
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山門的正門座落在兩公尺高的磚臺上,

左右搭配以硬山掖門和八字墻。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門額牌匾「少林寺」為康熙皇帝御筆親題,

這三個字為少林寺掙得不少風光。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山門內供奉彌勒佛,大腹便便,笑口常開;
神龕背面為韋馱雕像,是少林寺的護院神。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進入山門便是俗稱「蓮花道」的甬道。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甬道兩側立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碑,
因為石碑如林,又名「碑林」。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少林寺的碑石陳列,自北齊以下共計124品,

堪稱書法藝術寶庫。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院內紅牆飛簷,林木參天,

聽說這些銀杏栽種於建寺之初,距今已經1500年了。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穿甬道、過碑林,來到「天王殿」,
也就是「天下第一祖庭」。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殿堂外面護衛有金剛力士,

裡面則由四大天王鎮守,
各個面容猙獰,勇猛威武。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天王殿的後面是「大雄寶殿」,

供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與藥師。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寶殿的左右兩廂各為鐘樓、鼓樓。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藏經閣」座落於大雄寶殿之後,

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又名「法堂」。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殿內供奉有漢白玉臥佛,

長7公尺,重16.5噸。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藏經閣下有一口炒菜用的大鐵鍋,重約650公斤。

此鍋鑄於明朝萬歷年間,
由此想見鼎盛時期的少林寺,寺僧與香客之眾。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過了法堂便來到「方丈室」,

此乃方丈起居與理事所在。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乾隆皇帝瞻遊中嶽時來到少林寺,
曾寄宿於此,且賦詩一首:
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
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岩雨,發我夜窗吟。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立雪亭」亦名「達摩亭」,位於方丈室後。

相傳是二祖慧可立候初祖達摩,斷臂佛前之所。
爲了紀念二祖立雪斷臂,
寺僧們遂將「達摩亭」改爲「立雪亭」。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千佛殿」又名「毗盧閣」,

是寺內現存的最大殿宇。
殿內牆上有大型彩色壁畫——五百羅漢。
高7公尺,面積330多平方公尺,
其規模之大,為中國同類壁畫中所罕見。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石鋪地板上凹陷坑洞歷歷可見,

乃當年少林和尚苦練武功的印記。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而今,僧人依舊寺內穿梭,

卻不知道是否仍然練功習武,
反倒是正午用膳時間,
見到捧飯、提湯、拿饅頭的模樣。

河南之旅(6)少林寺之二
當然,和尚又不是神仙,

即使少林寺僧人也得祭飽五臟廟啊!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