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3月1日  洛陽  下雨  4℃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終於來到龍門石窟,難掩心頭的歡喜興奮。

這是當年歷史課本上一定要畫線標記的重點,
也是我對洛陽市,乃至河南省少數印象之一,
所以倍感熱血。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是時,天陰雲低就要落雨,

不免憂心影響遊覽和拍照,
原來一切都是多慮。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岩壁經過雨水浸潤,

斧鑿痕跡由是清晰,
大小深淺的洞龕因而顯得立體鮮活。
原來,細雨紛飛最宜走訪石窟。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至於步道、階梯也都規劃完善安全無虞,

即便天雨也不至路滑。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一個鐘頭的時間,

自北向南看了幾個洞窟:
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
奉先寺、藥方洞與古陽洞。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底下就這些個著名的窟龕介紹與你。

<禹王池 >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據說這裡是唐宋時期,

為了紀念大禹開鑿龍門而建的禹王閣舊址。
相傳池中的太湖石筍,
就是大禹劈開龍門所用的工具。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特別的是,這汪池水蓄的是溫泉,

於此冷雨霏霏,寒風颼颼之際,
這些魚兒比起許多人更幸福呢!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隨著小梁魚貫而行、拾級而上,

觸手可及的岩壁上佈滿蜂巢似的洞龕,
數量之眾,教人驚嘆。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即使行前閱讀過相關資料,

等到身歷此境依舊眼花撩亂,目不暇及。

<賓陽三洞>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賓陽」意即迎接初昇的太陽。

賓陽三洞包括:中洞、南洞與北洞,
後來因為宮廷政變僅完成賓陽中洞,
乃北魏皇帝元恪為父母做功德所開鑿。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始造於北魏年間(西元500-523年),

歷時24年方才完成。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整個洞窟為三世佛之完整佈局,

共有大佛像11尊。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主像釋迦牟尼面目清秀,神情怡然,

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傑作。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左右侍立兩位弟子與二菩薩,

菩薩含笑凝眸,溫柔敦厚。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窟頂的蓮花藻井繪有飛天仙子,

身姿輕盈,神態優雅,
地面則為蓮花寶池。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窟內兩壁有四層精美細緻的浮雕,

除了佛本生故事,
還有珍貴的《皇帝禮佛圖》與《皇后禮佛圖》。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可惜,早在三十年代就被古玩奸商盜賣國外,

現存於紐約市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賓陽南洞是魏王為生母長孫皇后祈冥福而作,

共有五尊主像,
主佛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賓陽北洞鑿於北魏,完工於唐高宗時期。

阿彌陀佛比出了YE的手勢,
雖然莫知所以,卻令人莞爾。

<摩崖三佛龕 >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此乃武則天利用信仰彌勒佛為其登基製造輿論而開鑿的。

佛經記載,彌勒佛是未來佛,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
武則天登基後自稱是慈氏(即彌勒佛),
極力推動彌勒佛信仰。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後來因為武周政權結束而中輟,

留下的半成品成為研究雕刻工序的重要資料。

河南之旅(13)龍門石窟之二
居高展望,視野寬闊,

乃欣賞石窟的絕佳所在。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