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 南昌 天氣陰

佑民寺原名大佛寺,
座落在南昌市中心,
八一公園北側,東湖東岸。

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
禪宗八祖之尊的釋道一曾在此弘法15年,
因其俗姓馬,所以被奉為「馬祖道場」,
1929年後改寺名為佑民寺。

1986年9月著手重建,
且於1995年重鑄接引佛,
是南昌市內唯一保存的佛寺。

佑民寺為傳統中國民間建築,
五進四院,構成「國」字形──
一進是山門,二進是前殿,三進是銅佛殿,
四進是大雄寶殿,五進是經堂與藏經閣。

山門為重簷仿古牌樓,
橫匾上的陽刻鎦金大字「佑民寺」,
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

銅佛殿的銅鑄阿彌陀佛像,
高15公尺,重36000餘斤,
是世上最大的室內接引佛像。
南昌民諺「江西窮是窮,還有三萬六千銅」即指此。

殿前兩邊各有一塊石碑,
記載佑民寺重建之歷史。

大雄寶殿是廟裡的正殿,
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
也是眾僧早晚修持所在。

殿中功奉三尊佛像──
釋迦牟尼佛、阿彌佗佛、藥師佛,
代表中、東、西三方世界的佛。

鼔樓、鐘樓分別位於大雄寶殿兩側。

鐘樓修築於1929年,
樓內懸有大銅鐘一口,為十世紀南唐時鑄,
重五千多公斤,高二點三公尺,周長四點七公尺,
是南昌三寶──佑民寺銅佛、鐘樓銅鐘、普賢寺鐵象之一。

盞盞香燭火,

疊疊金紙錢,

縷縷祈福帶,


祝禱脈脈,輕煙裊裊,

千餘年過去,佑民寺依舊香火鼎盛。

寺內老樹蒼蒼,綠蔭森森,

對於佛寺建築缺乏慧根欣賞,
倒是這些古樟教人留連徘徊,

小廖留下的自由參觀時間,
全部給了滿寺的郁郁青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