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4月15日  江蘇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跟多數人一樣,

與寒山寺的初次照面來自這首七絕: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當年,唐朝詩人張繼乘船途經此地,

夜聞鐘聲旅愁滿懷而寫下《楓橋夜泊》。
從此,詩韻鐘聲千載流傳,
寒山古剎也因而名揚中外,
吸引無數騷人墨客到此吟詩誦詞作畫。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楓橋鎮,
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寺院創建於梁代天監年間,

距今已有1400多年,
曾經名列歷史十大名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至唐朝貞觀年間,
名僧寒山與拾得從天臺山來此住持,
遂改名為「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宋朝節度使孫承祐建造七層浮屠,

又改稱「普明禪院」。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寒山寺名氣很大遊人更多,

造訪當日恰逢周末,
從停車場到寺院沿途人群熙攘,
看了這景況便知不妙。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穿過「寒拾遺踪」牌坊,
走過長長引道,
終於抵達山門。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由於香客遊人太多,

小紅在寺外先行導覽。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棠趁空從不同角度拍幾張江村橋,
至於楓橋、聽鐘橋就無緣一見了。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寒山寺前遊人大排長龍,
等著與照壁題字「寒山寺」合影。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想候著這面牆淨空可不容易,
卻奇蹟似地守到短短幾秒鐘,
姊妹們趕緊紀錄到此一遊。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寺內遍植蒼松翠柏、青楓銀杏,

鬱鬱蔥蔥地籠罩整個寺院,
稍微平衡了洶湧人潮的熱鬧氛圍。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寒山寺現存主要建物有大雄寶殿、藏經樓、
羅漢堂、鐘樓、碑廊與普明寶塔等。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大雄寶殿是寒山寺正殿,

祀奉釋迦摩尼和迦葉、阿難侍像。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殿前香煙裊裊,紅燭燦燦,
虔誠信眾祝禱喃喃。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大雄寶殿旁有一口來自日本的銅鐘,
聽說這鐘聲具有奇妙的功能──
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藏經樓樓高兩層,

二樓收藏各種經書,
以清版梵本《龍藏》為最珍貴。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底層為寒拾殿,
供奉文殊菩薩化身--寒山與普賢菩薩化身--拾得。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寒山手拈荷花,拾得手持淨瓶,

取「和和平平」之意,
後人尊稱他們為「和合二聖」,
視為吉祥歡喜的象徵。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鐘樓是寒山寺最受歡迎的建物,

十元即可撞鐘三下祈求福祿壽,
切勿多撞一下,否則就四大皆空了。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碑廊共有兩處,
其一在鐘樓對面,
陳列宋朝和明朝的碑石,
另一在普名塔院內,
以張繼《楓橋夜泊》詩碑最富盛名。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普明塔院位在藏經樓後方,
是近年來新落成的建築。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普明寶塔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

塔高5層42.2公尺,
是欣賞古運河的好所在,
到訪時正值整修無法登塔遠眺。

江蘇行旅(37)寒山寺
寒山寺雖不具大寺規模卻極負盛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只要有名詩加持,
寺廟當然也不一定要宏偉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