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4月14日  無錫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此行走訪景點中最富水鄉風情的,

就屬無錫的清名橋水弄堂了。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古運河、清名橋、南長街……

構畫出輕靈秀逸的江南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古運河的兩岸──

粉牆黛瓦櫛比鱗次,
花窗小閣隔水相望,
碼頭石埠錯落有致,
盡寫「江南人家盡枕河」的水鄉風情。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河道上靜靜躺臥著新舊幾座橋:
跨塘橋、金塘橋、大公橋與清名橋。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清名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是無錫古運河上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單孔石拱橋。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整座橋由花崗岩堆砌而成,

造型勻稱,雄偉穩固,
是無錫古運河上的美麗風景。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清名橋至南長橋長約1.5公里,

乃無錫在古運河上的精華段落,
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水弄堂,水巷作弄堂,
此為江南的特有景觀。
民居背水面街──前面店鋪,後方住家,
而且多數人家的屋後有河埠碼頭。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是日傍晚從跨塘橋入口廣場,

進入南長街歷史文化街區。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原想一路逛到清名橋再折返的,

奈何時間有限無法走得那麼遠,
只能在大公橋上遠眺清名橋,
再過橋沿著對岸返回集合處。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跨塘橋始建於1368年,

重建並且竣工於2007年。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翻修後的跨塘橋已嗅不到丁點古韻,

橋上河景卻是迷人。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悠悠古運河倒映兩旁老房子,

偶爾畫舫遊船行過掀起漣漪,
眼前這幅畫,便暈染開來了。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南長街沿著古運河綿延,

漫步在方磚鋪設的路面,
心就鬆了,步就緩了,
真希望有多點時間悠晃於此。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法國梧桐夾道,

大紅燈籠垂吊,
亮麗店招懸掛,
隨著陣陣晚風輕拂,
嫩綠丹紅便搖曳款擺起來。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這裡的古老民居都改作食肆小館、商鋪市集經營。

入夜後燈火燦燦,杯盞盈盈,
滄桑歲月盡掩於歡聲笑語中。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越過大公橋來至對岸的南下塘街,

片刻就與鬧市紅塵隔絕,
方才的喧囂頓時安靜了。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穿行於仄巷長弄間,
彷彿聽見跫音迴盪。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只消三五步即跨越的廟橋,

最宜欣賞水鄉美景,
棠流連久久不捨離開。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甚至竊喜團友記錯集合時間,
得以多待片刻拍多幾張照片。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有人這麼説:

無錫的水弄堂儼然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
將古運河昔日之繁華盛景濃縮在這幅卷軸。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然而,屬於清名橋南長街的歷史與內蘊,

又豈是隨意瀏覽的旅者能夠認識?

江蘇行旅(32)清名橋水弄堂
我們所感受體現到的,

無非一種氛圍一種風情罷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