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4月13日  鎮江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從位於山腰的亭子俯望,
整個西津渡盡收眼底。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屋宇櫛比鱗次,縱橫錯綜,
向著四面八方鋪展延伸,
可不只是老街兩側而已。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黝黑的屋瓦,青灰的磚牆,
映著夕陽斜照,光影迷人。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泡桐盛開,一樹繁花。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古渡老街,春花新綠,
倒真讓人驚喜了。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古街自西向東建有四道券門,
石額上的題辭分別是:
層巒聳翠、飛閣流丹、共渡慈航、同登覺路。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石板路的中間坡面留下深深的凹痕,
這是昔時的運貨獨輪車輾壓所致,
可以想見古渡、古街當年的風華繁盛。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西津渡古街至少有1600多年的歷史,
號稱「一眼看千年」。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據考古人員對此地的考察發現,
古街底下疊壓著3-5公尺厚,
從唐朝到清朝的歷代路土遺跡。
果然,一眼看千年啊!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觀音洞始建於宋代,
是由天然岩洞擴鑿而成。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對面的救生會,
是建於清代的水上安全救助機構。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昭關石塔原名西津渡過街石塔,
竣工於元至大四年(西元1311年)或稍前。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昭關石塔高約5公尺,
分為塔座、塔身、塔頸、十三天、塔頂五個部分,
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除昭關石塔外,
元代還在北京的南口、居庸關與盧溝橋建造過街石塔。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不過,居庸關石塔僅存塔基部分,
南口和盧溝橋石塔則已不見蹤影,
唯有此處仍然完整保留,益顯珍貴。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過了昭觀石塔續往西行,
有幢與周邊風格迥異的建物,
此即鎮江博物館(免費參觀),
其前身為鎮江英國領事館。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清廷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
鎮江西津渡就是其中之一,
清同治年間修建英國領事館。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附近有幾間商鋪,
販售些民俗工藝品和古物雜件。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街尾,
一座雕花磚砌的券門樹立眼前,
上面提辭「西津渡街」。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出了西津渡街即老碼頭文化街區,
當年這一帶被劃入英國租界,
所以保留下英租界工部局、德士古洋行等建築。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在古意盎然的西津渡裡,
居然有座歐式庭園與英式建築,
這倒成了另個吸睛焦點。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質樸的磚砌牆面,
彩色的玻璃窗戶,
典雅的雕花木門,
恣意塗鴉的爬牆虎……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每一面牆每一扇窗每一片門,
都是風景都有故事,
日復日年復年,靜待歲月流長。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好景當前,腳步徘徊,
一直待到最後五分鐘,
才快步前往集合處。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爾後,一行人沿著濱江路前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這裡有幾件雕塑,反映昔日民生,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最特別的是「齊浣開通伊婁河」。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唐開元年間,
京口(鎮江)至廣陵(揚州)的長江入海口繼續東移,
泥沙沉積導致蘇北漕河口門揚子津淤塞,濟運十分不便。
開元二十六年,潤州刺史齊浣經奏請獲准,
在瓜洲開挖一條伊婁河(今稱古運河或瓜州運河),
船隻得以從西津渡直接渡江,經伊婁河到達揚子津。
伊婁河的開鑿可謂運河史上的里程碑。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暮春三月,黃昏向晚,
江畔有人散步垂釣賞景放風箏,
就連我們也放慢腳步享受悠閒氛圍。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西津渡古街踅逛一圈,
期盼中與料想外的風景都遇見了,很歡喜。

江蘇行旅(25)西津古渡之二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