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4月11日  揚州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離開瘦西湖,前往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時值黃昏下班放學之際,

揚州城裡一片車喧人鬧。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不是說好去東關古街的嗎,
怎麼來到了「觀光夜市」?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所幸,穿過牌樓踅進巷弄,
這便嗅到了幾分古風遺韻。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東關街位於揚州城東北角,

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古運河,
從來就是熱鬧繁華的街區。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因為街道由西向東直抵東關城門,

或者說直抵東關古渡,故名。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東關街經過翻新修建,綜合整治,

儘量維持明清時期舊建築的風貌,
是揚州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老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昔日,這裡非僅古城揚州水陸交通要衝,

還是揚州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各式商舖沿著街道兩旁毗鄰而建,
有近百家之多。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而今,這條古色古香的老街上,

除了令文青流連的手作藝品店,
最多的就是牛皮糖、水包皮和揚州三刀了。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揚州人早上喝茶,是為皮包水,

到了晚上來個足浴,即水包皮。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至於揚州三把刀,
指的就是廚刀、剃刀和修腳刀。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此外,老街上亦充斥各種當地小吃,
像是:胡辣湯、小餛飩、豆腐花、藕粉圓等。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從「粗茶淡飯」門前經過,
恰巧遇見夥伴一行人走出,
倪姊特別推薦花生藕粉圓。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藕羹飄著淡淡清香,

藕粉圓飽滿花生餡,
滋味簡單樸實,好吃。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南北走向的巷弄裡還有些老屋古宅,
可惜無暇入內一探,僅在巷口張望。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至於汪仲涵、林尹亭等人故居與武當行宮,

當然也只是門口行經,未能進入參觀了。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夕陽西下,暮色籠罩,

店家陸續拈亮紅燈籠。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刻意蘊釀的老街風情,

確實讓人恍然穿越時空回到從前。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只是,眼前景致如此似曾相識──

灰磚黛瓦、雕花窗櫺、青石板路……
說起老街幾乎一個模樣,相同表情。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曾經的繁華,而今的熱鬧,

兩者傳遞的訊息與氣氛截然不同,
以為的思古幽情竟是點滴全無呢!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就在準備折返往回走的瞬間,
棠瞧見巍然聳立街尾的城門。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趕緊快步向前,
原本以為只能就近看看,
居然可以登上城樓,好生驚喜!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東關城門原名利津門,

為古利津渡所在,
後來城門更名為東關門,</ span>
古利津渡亦改稱東關古渡。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東關城樓被譽為「廣陵最佳視點」,

城樓頂上,眺望四野,
但見青磚黛瓦鋪展綿延。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出了城門不遠處就是東關古渡,

這是唐朝時揚州最繁華的碼頭。

江蘇行旅(10)東關古街
我們已經沒時間再瞧上一眼,

趕緊邁開大步,準備集合去。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