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 熊本市 天氣晴



遊過菊池溪谷遂往熊本市出發,
隨著逐漸南行天氣慢慢好轉,
沿途欣賞清新悅目的田園風光,
個把鐘頭即抵達水前寺成趣園。


從停車場走到成趣園,
沿途盡是商家賣店,
幾分鐘就來到正門入口。

等待小陳購票的空檔,
「出水小橋」前我們留影紀念吧!

票價:成人400円,小孩200円。


水前寺成趣園是熊本市的代表名園,
始建於1636年,歷時80年才完工。

以「水前寺御茶屋」為起源,
這是熊本籓第一代籓主細川忠利待客飲宴之所,
經過第三代籓主細川綱利增建泉水、築山等,
才成為現今的規模與形貌。

名稱由來引用自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兩句──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庭園佔地約7萬平方公尺,
造景設計仿造東海道53次──
江戶時代從江戶日本橋至京都三條大橋間,
東海道上的53道美景縮小而建,
為典型的桃山風格日式回遊庭園。

「桃山」為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
是1573年至1603年之間,
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

「回遊庭園」係指以池泉為中心,
點綴假山曲水、亭台茶室、花樹浮石的庭園風格,
到訪著無法從單一視角欣賞,
必須繞行池水方能盡覽庭園全貌。

當天我們以順時針方向繞行池水,
首先經過古樸典雅的出水神社社務所。

引進阿蘇山湧泉的池水,
終年不涸,錦鯉悠遊。

正前方的人造土丘即「水前寺富士山」,
是成趣園的象徵。

過橋後來到北側的出水神社,
此為明治11年由仰慕細川家的眾藩士自願創建,
以表向細川家報恩之誠心,並紀念歷代藩主。

被譽為神水的「長壽之水」,
係來自阿蘇火山的伏流,
據說飲用能治百病,長命百歲。

長壽之水的石製水盤,
原先是朝鮮京城城門支柱的地基石,
上有「袈裟」的銘刻。

時逢「七五三節」,
神社內有很多穿著正式和服的男童女孩,
天真可愛的孩子原本就特別吸睛,
如此裝束打扮更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七五三節是日本獨特的節日,
起源於七世紀的平安時代,
到了江戶時期更普及於庶民。

每年的11月15日為七五三節,
這天,三歲男女童、五歲男孩、七歲女孩,
會穿上傳統的和式禮服,
跟著父母到神社感謝神祇保佑之恩,
並且祈求身體健康,順利成長。

參拜後父母通常會買象徵長壽的千歲飴給孩子,
期盼子女擁有長久而富足的生活。

特別謝謝孩子的父母與祖輩,
允諾我們拍攝天真可愛的童顏。
祝福他們也祝福天下的所有孩子:
健康平安,喜樂幸福。

出水神社旁邊有個很小的稻荷神社,
據說從這排鳥居走到裡面可以保佑升官發財。

繞過梅園來到西隅,
這裡有細川藤孝公與細川忠利公的銅像。

沿著遊園步道行經水前寺富士山,
不過就是個小土阜,
在我這個外國人看來,幾乎無感。


倒是錯落其間的松樹造型甚美,
正午陽光篩過枝葉,
影子像是剪紙似的映在草地
上下虛實,相映「成趣」!

目眺對岸一間湖畔茅屋,
這可是大有來頭的呢!

「古今傳授間」為重要文化遺產,
400年前建於京都御苑的八條宮家,
作為親王的學問之所。
細川幽齋曾在此為後陽成天皇之弟──智仁親王講授《古今和歌集》。

後來賜與細川家,
大正元年由京都就藩移築至此,
成為待客飲宴的水前寺御茶屋。

現在已改作為茶屋,
提供遊人品嘗抹茶和日式點心。

行步至此已回到入口附近,
雖僅一個小時卻覺時間充裕。
這是因為,
庭園造景再美終究不敵自然山水,
再加上對此毫無涉獵,沒有期盼,
隨興隨走,隨看隨拍,
反而腳步輕快心情放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