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嚐過物美價廉的肉粿,
這便準備去東隆宮了,
離開前再向歐吉桑們致謝。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不料熱情的他們又報了個好康,

說馬路對面有兩間手工製麵廠,
很多媒體與攝影團都來採訪拍攝過。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說著說著就帶我倆走進店內,
主動將我們引薦給兩位長輩。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徵詢過王先生夫妻的同意後,
在不影響他們的作業情況下,
我倆就跟前隨後地捕捉動人畫面。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王先生身子硬朗,古意質樸,
王太太笑容可掬,親切溫婉,
對於突如其來的干擾未表現不耐,
反而招呼我喝茶飲水,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兩位老人家默契之好宛如一體,
毋庸言語眼神傳遞卻彼此配合無間。
六十幾年來的密切合作,
非僅夫妻還是最佳夥伴呢!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雖然很想和他們多聊幾句,
不過看兩位老人家手腳不停地忙碌,
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上午十點多,製麵過程已完成大半,
剩下的就是拉甩、日曬了。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千絲萬縷的麵線晾在斑駁老舊的木架上,
在陽光照射下晶瑩雪白,煞是好看。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我倆足足待了半個鐘頭,
這才告辭離去。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底下內容摘錄整理自《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4日 許智鈞/屏東報導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東港鎮頂新里曾經被稱作「麵線街」,
光復初期有20餘家手工麵線工廠。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現在僅存二家,均為王姓人士,
其中又以王啟麟先生經營年代最久,
至今已超過一甲子歲月。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王先生18歲時家人從福州
帶回手工麵線技術,

為餬口開始學習製麵,
隔年成家後便自行開店做生意,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王姓夫婦堅持循古法製作,

每天最多只有30公斤的產量。
清晨四時開始備料、揉麵、拉甩、日曬,
等到成品包裝已經天色昏暗。   

 東港采風(2)王家手工麵線 
由於深知手工製麵之辛勞,

不強迫兒子們傳承,
傳統手工麵線技術即將失傳。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