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後繼續北返,
取道61西濱道路,
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
四點左右抵達高美濕地。
登上高堤,四下眺遠,
如此的天寬地闊,真令人心曠神怡,
一起拍幾張相片喔 !
短短40分鐘剛好走一趟木棧道,
看看招潮蟹、彈塗魚,
吹吹海風、賞日落。
高美濕地位於清水鎮最西北,
緊鄰大甲溪與台灣海峽。
附近的河口沼澤擁有泥質與沙灘兩種地質,
由於乾濕混合的特殊地形,
孕育了豐富多元的溼地生態,
吸引各種鳥禽魚蟹棲身於此,
目前已成為賞鳥人士的新興賞線。
此間還有台灣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
雲林莞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長於河海交會的泥灘濕地上,
為潮間帶先驅植物,
是招潮蟹、彈塗魚等棲息繁衍的最佳處所,
也吸引各種水鳥前來覓食。
每年的2-8月是生長期,
到了7月沿海一片草海青蔥翠綠,
8月下旬開始老化枯萎,
11月之後植株的地上部分幾乎完全枯萎,
而以地下根莖渡冬,等待翌年春初萌芽。
近年來由於土地的開發利用,
使得雲林莞草的族群大量減少,
現在僅零星分佈於宜蘭、新竹、臺中和彰化的沿海地區,
高美濕地的潮間帶是目前全台僅存最大的雲林莞草生育地。
(以上資料整理相關網頁)
林立水涯的風車,
璀璨絢爛的夕陽,
將高美濕地妝點得浪漫美麗,
因而吸引許多遊客紛至沓來,
尤其是潮水退盡的日落時分。
迎賓使者─可愛的彈塗魚,
彈塗魚本尊。
溼潤的泥灘上星星點點地閃耀著,
起先以為是貝殼,
走得近了才發現原來是招潮蟹。
長出紅鰲的大個兒尤其機伶,
一有風吹草動立刻避走洞裡。
紅白相間的燈塔醒目照眼。
這些年來一座座巨型風車,
相繼轉動於山巔水湄。
曾聽人說過這些風車將遼闊的天空切割,
既礙眼又煞風景。
這些巍然大物確實有些突兀,
不過,也因此讓海天之際增添了畫面與想像。
架高的木棧道保護雲林莞草,
亦方便旅人就近觀賞,
棧道盡頭遠離雲林莞草的生長區域,
有些遊人脫去鞋襪親水踏浪。
日影西斜,夕陽緩緩下沉,
華麗金光遍灑濕濡灘地,
映照淹過足踝的水面,
天地四方唯見瀲光水影熠耀閃跳。
時間早了些,沒能送紅日墜海,
且讓我們揮手道別,
太陽公公,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