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走步道(2)三貂角燈塔步道

三貂角位於臺灣本島的極東點,
擁有本島的第一道日出曙光。


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航經此地時,

將其命名為San Diego(聖地牙哥)。


昔時居民以閩南語音譯為「三貂」,

又因為這裡地處台灣最東邊的岬角,
所以稱為「三貂角」。

至於三貂角燈塔則與西班牙完全無關,
它是日本人興建的。


昭和年間,三貂角附近海域相繼發生船難,

台灣總督府因而籌建燈塔,
昭和10年(1935)燈塔竣工啟用,
至今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


三貂角燈塔屹立在極東岬角,

乃太平洋區的重要指標,
因此被譽為「台灣的眼睛」。


塔高16.5公尺,所在位置很明顯,
從福隆往宜蘭方向經過卯澳漁港,
轉個大彎就能看見矗立山丘上的燈塔迎在前方。


三貂角步道入口位於停車場旁,


步道全長約700公尺,

循步道而上,20分鐘就能抵達,
其實也可以直接開車上去。

從步道入口望去,
這顆巨大圓球是三貂角的新雷達,
與燈塔、小教堂合稱三貂角三大白建築。

石階鑲嵌有各地的燈塔,
起先沒發現,只記錄幾座。


對於燈塔,有種難以言說的迷戀,

除卻其擔負的領航任務令人感佩,
還因為那一身的潔淨雪白。


在碧海、藍天、綠地的環抱裡,

無論旭日東昇、夕霞滿天、艷陽高懸,
白色燈塔,任何時候都是這樣的清麗絕倫。


此外,燈塔所在遠離塵圜俗世,

兀立於山巔水湄、天涯海角甚至斷崖峭壁。
這樣強烈的、遺世獨立的孤寂,
醞釀一種迷人的氛圍,
讓我難以抗拒地要向它前去。


燈塔一旁有座圓拱小教堂,

是由儲放煤油的倉庫改建而成,
復古木門加上彩色玻璃窗,
很有幾分歐式風情。


燈塔兩側各有一座白色涼亭,

北側,俯望馬崗漁村與來時路,
南側,剛好眺看神龜浮海。


如此好風景,

呼朋引伴,多拍幾張相片。


三貂角燈塔是北台灣唯一開放參觀的,

展示室陳列與燈塔相關的設備與資料,
還可以蓋個戳章,記錄到此一遊。

「這樣容易,就能來到如此美麗所在」,
這是行旅寶島時,經常湧現的體會。

三貂角燈塔,初見驚豔,再訪依然。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