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旅行的第四天,
熹微晨光裡告別奇旺國家公園,
相反於來時路,
先坐小巴士再換乘遊覽車,
便一路前往中部渡假勝地──波卡拉。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顛簸在崎嶇蜿蜒漫天塵土的公路上,
十分慶幸之前吞了半片暈車藥。
沿途會車的幾乎都是小巴士與貨車,鮮少自用汽車。
在這裡一輛摩托車要價台幣10萬元,更遑論汽車?
再加上汽油一公升台幣50元,
這豈是尋常百姓負擔得起?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兩小時後來到穆林Mugling這個城鎮,
穆林位於加德滿都與波卡拉中間,
距離這兩大都市剛巧都是100公里,
我們於此稍事休息再繼續上路。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借用洗手間的是這間餐室,
販售各種進口飲料和柴燒奶茶
(樹木是山國尼泊爾的豐富資源,
用作木雕之外就是一般柴薪與火化遺體)。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雖然早已聽聞尼國奶茶濃郁香醇,
可也被再三告誡──切勿喝已開封的水,
因此,再美味的奶茶也不敢嘗試,
現在回想覺得有些可惜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不必訝異這部已經堆滿蔬果坐滿人,
卻仍然繼續在上貨的車子。
在尼泊爾每輛車的效益都要發揮到極至,
沒有擠得滿滿滿絕對不上路。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即使車內塞滿車頂還可以再坐上十幾個,
「沒問題的啦!尼國司機的駕駛技術世界第一。」
我們的導遊瑪都先生如是說。
起先還心裡存疑,
等到親身經歷終於相信瑪都所言非假。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波卡拉經穆林到加德滿都這段路,
是尼國唯一的高速公路,
然而其規模不過台灣的鄉間道路而已。
上面那張照片是收費站,
底下這張則是沿途所見的尋常景象。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之所以如此絮絮叨叨這些枝微細節,
是因為來去一趟尼泊爾,
親眼目睹他們的生活之後,
益發感恩自己的富裕,無論物質或者心靈。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愈是接近波卡拉愈是天清氣朗,
終於看見80公里外的喜馬拉雅山高聳雲端。
即便距離猶遠,而且僅只驚鴻一瞥,
得以一窺壯麗雪山以王者之姿睥睨群峰,
仍然讓大家非常興奮。
畢竟千里迢遙來到尼泊爾,
不就是為了有機會親近、欣賞喜馬拉雅山?

愈是接近波卡拉愈是物庶民豐,
沿途景觀早已不同於之前的窮山惡水:
泥敷土砌的民宅門前繁花似錦,
磚造樓房底下圍坐幾個一身奼紫嫣紅的女子,
新建屋的外牆圖案複雜得令人眼花撩亂……
只可惜這些色彩鮮明、意象豐富的畫面一閃即逝,
我的老相機根本來不及反應。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經過5個多鐘頭的長途跋涉,
終於抵達波卡拉──
尼國境內唯一坐擁湖光山色的美麗城鎮。
來到下榻飯店踏入大廳的剎那,
一位笑盈盈的美麗女孩迎面走來,
逐一在大家的額頭點上「蒂卡」。

附註: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所謂蒂卡Tika,
就是將色彩鮮豔的硃砂粉和水調成黏稠狀,
用手指沾塗於神像頭上,
再抹在自己額頭的紅點。
象徵神明與自己同在,
兼具祈福辟邪與裝飾之用。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點蒂卡是印度教的宗教文化與傳統,
也是尼泊爾最普遍的祈福儀式,
常見於各種節日慶典。

旅行在尼泊爾(11)波卡拉,我來了
旅行在尼泊爾的最後兩天,
適逢尼國的燈節、狗節、公牛節……
人們不僅自己額頭點上蒂卡,
也替狗狗和牛隻點上蒂卡,戴上花圈,
歡喜慶祝牠們的專屬節日。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