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早年,渡海來台的客籍先民,

從新豐鄉紅毛港登陸之後,
大部分繼續深入荒地開墾,
姜家卻選擇留在港口後方的鳳坑村,
就此落戶生根,開枝散葉。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時至今日,

住在這個臨海客家村的居民,
十之八九都姓姜,
「姜厝」之說由是而來。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當地居民最引以為傲的,

除了古厝就是朴樹林了。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幾天前為了尋訪紅樹林誤入鳳坑村,

意外邂逅了三合院、土角牆和古厝,
卻未曾留意到村裡隨處可見的朴樹。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想是因為一心記掛紅樹林,
才與難得的珍寶失之交臂。
幾天後再走一趟新豐,
專程探訪姜厝的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官方資料說:

鳳坑村現存106棵朴樹,
是全臺朴樹最多且最密集之處,
尤其珍貴的是,
這些國寶級的朴樹幾乎都超過百歲高齡。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老樹在強勁海風長年吹襲下,

樹幹與枝條都被雕塑成優美姿態,
蒼勁古拙猶勝梅骨,
仿若虬髯客又似蛟龍蟠踞。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聽說,冬季樹葉落盡之後,

光禿禿的枝幹尤其氣韻蒼古。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值此盛夏,

一樹清蔭成為最佳避暑所在,
東元、日立或者聲寶、大金,
朴樹之前全部相形失色。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跨出房門迎面就是颯爽清風,

無論納涼泡茶,下棋聊天,
抑或靜坐一隅,打盹小憩,
都是千金難換的奢侈享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幾十年前我家屋宅門前,

鳳凰木和苦楝樹底下,
也曾經有過這般光景。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大樹是孩童的歡樂玩伴,

身藏許多驚喜等待探險和發現;
大樹也是老人的忠誠摯友,
溫柔諦聽一路走來的滄桑與美好。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大樹佇立的地方,就有故事傳述。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環抱於朴樹林的姜屋古厝,

和這些老樹一樣充滿古樸況味,
兩者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迷人風情,
讓鳳坑村擁有與眾不同的魅力。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從解說牌進去有座涼亭,
特別的是引道的石板鋪面和漂流木,
這份用心於細節的巧思十分可喜。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涼亭前方一株木麻黃,

細碎的落葉鋪滿小徑,
行踏其上感覺無比舒服。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不見村民,未遇遊客,

這片蟬鳴鳥唱只為我倆,
所謂的偷得浮生半日閑,
也就是這樣了。

認識朴樹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朴(ㄆㄛˋ)樹,榆科朴屬,

別稱沙朴、青朴、朴仔樹、石朴等。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朴樹屬於落葉喬木,

枝幹堅韌,頗耐風砂,是良好的防風樹;
樹冠開展,綠蔭濃鬱,亦可做為行道樹,
由於樹姿優美,還適合栽種為觀賞盆景。

新豐姜厝(二)朴樹林
最特別的是朴樹的核果,

鄉下孩子採堅硬的青果填入細竹管,
拿它作為「炮仔管」的子彈,
以竹筷充當擊炮柱將朴子射出,
是昔時孩童非常熱衷的遊戲。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