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九月取道後壁湖前往蘭嶼時,
頭尾兩天都下榻墾丁的大光社區,
因此,在恆春半島小玩了一天半。

原本想結束《島遊蘭嶼》後,
再回頭寫《恆春半島紀行》,
結果讓《楓紅九州》、《觀霧系列》搶了先,
這一拖,就過去了大半年。

值此寒流肆虐冷氣團發威之際,
回顧陽光普照戲水弄潮的相片,
倒也是樂趣呢!

9月14日上午七點半出發,
四個小時後抵達枋寮。

每每行經此地,
就會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車過枋寮》。

當年他邂逅的那片豐美富饒的田畝──
長途車也駛不出的牧神的轄區,
是否還栽種甜甜的甘蔗西瓜肥肥的香蕉?

沒見著甘蔗西瓜和香蕉,
卻是碧海藍天木麻黃撞進眼眸,
忍不住要停下車來,
感受濃郁的南國氣息。
時值正午驕陽熾熱,
劉先生興致勃勃逡巡海灘,
我則躲在樹蔭底下納涼。
也不是只有我倆發傻,
礁石邊另有遊人戲水。
海的魅力,凡人難擋!

匡啷、匡啷……火車疾馳奔前,
坐火車吃便當看風景,
從容閒適的鐵道旅行令人嚮往。

繼續南行,來至枋山,
車城的幾攤美食週一都公休,
就在「觀山看海」吃中飯吧!

原本想說無敵海景當前,
但求果腹沒敢奢望美味,



未料排骨麵和肉臊麵都挺好吃的,
帶來預期之外的歡喜。

滾燙的麵湯下肚,
頭臉沁出了汗水,
卻教清涼海風吹乾。

海闊天空,心曠神怡,
抵達之前即遇見美好。

再往南走經過楓港來到海口,
時間充裕,進去看看!

海口是進入車城的第一個村落,
位於恆春縱谷平原的最北端,
是海洋、平原與山地的交界。

早年以海口沙丘聞名,
後來被建商盜採殆盡,
沙丘景觀已不復見。

這片沙灘潔淨細緻,
退潮後會露出寬約200公尺的沙洲,
遊客喜歡到此戲水弄潮,拾貝漫步。

海口原本是海軍小艇基地,
廢棄後改作小型漁船與漁筏停泊處。

為了發展海上觀光並且紓解屏鵝公路的車潮,
2002年開發一條「海上藍色公路」,
北起高雄鳳鼻頭港南迄屏東海口港。

然而,由於營運不佳,
藍色公路兩年後便停航,
漁市場與候船室從此閒置,
成為名副其實的「蚊子港」。

屏東縣府為了讓海口港重生,
已將閒置空間委外營運,
期許在濱海景觀道路完工啟用後,
海口港會有一番新契機。

然而在這之前,
海口港安閒靜謐若此,
除了幾名釣客不見人影,
讓我覺得自己彷彿是個闖入者,
一不小心來到這個遺世獨立的小漁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