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蘭嶼,不能略過山羊,
其數量之眾,姿態之美,
儼然就是蘭嶼的象徵,
不來個專輯彷彿對不起牠們,
也辜負我家老爺的一番用心。

這些滿山遍野無所不在的羊群,
乍看像是野生,其實各有所屬。

達悟族人以放牧方式飼養山羊,
在村外海岸礁岩或山野草坡上,
劃定先占區域為父系群牧場,

同一世系群各家皆有使用權。
若無牧場之父系群,
亦可向其他父系群要求特許進入牧場放羊。

所以,山羊為家族私有,
牧場則幾可看作是部落共同產。

達悟族以剪耳辨別羊隻所屬,
各父系群皆有其獨特記號,
有的剪成一個缺口,
有的再加一個圓孔,
有的只剪單耳,有的雙耳都剪,
依照左右單雙的變化組成各種標誌。


惟各家族間無進一步的特殊記號,
只能根據羊的齒齡、肥瘦而區分。

山羊經常放養在牧場,
僅在屠宰之前被捉回,
而且只有配種時才赴牧場照顧,
根本不必畜舍亦無需人工飼養。

達悟族族人尊崇山羊,
視其為財富象徵,
族人飼養羊隻不為平日食用,
而是作為祭典牲品與餽贈禮物。

因此,島上的羊口日益增加且長壽,
一把鬍鬚的老山羊為此間獨特景致。

蘭嶼山羊有黑、白、褐三種毛色,
成年山羊高大壯碩,特別是雄羊,
頭上長角頷下垂鬚,十分美麗。

島遊蘭嶼這幾天,
放眼盡是三五成群的羊兒,
無拘無束地生活在山坡海邊。

這些隨處可遇的畫面,
尤其是身手矯健的攀岩高手,
每每成為阻人前進的美麗障礙!

高踞危岩睥睨眾生,

佇立岸邊望海沉思,

閑步礁石覓食休息,

逡巡草坡盡享天賜,

以花為床好夢正酣,

消波塊上各據一方,

東清橋欄閃躲日曬,

環島公路排隊逛街,
甚至無懼對向來車,
機場旁的公路上與人車爭道 。

領頭羊登高遠眺負責警戒,

少壯羊示範表演縱身一躍,

羊寶寶亦步亦趨尾隨羊媽媽,

碧海藍天群鳥翔集,

鷺鷥為伴互惠共生,

蜥蜴探出頭來湊熱鬧……

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
羊群棲身在蔣公銅像邊。

隨著改朝換代去蔣化,
蔣公銅像陸續被拆除遷移乃至破壞,
曾經的領袖潦倒若此,令人噓唏!

我要說的無關政治,
只是感慨世事難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