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是由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
地層以安山岩質熔岩與玄武岩質集塊岩為主,
經過長年累月的海蝕風化過程,
雕塑出饒富趣味的奇岩景觀。
這些造型千變萬化的岩塊,
各個維妙維肖、栩栩若生,
被「漢人」望形生義取名為紅頭岩、
鱷魚岩、坦克岩、玉女岩、母雞岩、
雙獅岩、軍艦岩、鋼盔岩、象鼻岩、
龍頭岩、老人岩、饅頭岩等。
之所以特別註明漢人,
是因為達悟族人根據意涵更深的詮釋,
賦予這些岩石不同的名字。
<紅頭岩>
從港口向北望去,
最遠處就是紅頭岩岬,
岬端海崖頗似人頭側臉,
仔細端詳,
果然頭額鼻嘴俱具,栩栩若生。
每當夕陽西沉紅霞輕披時,
這塊岩石就宛如紅色頭顱趴在海面,
趨前近看也頗像印地安人臉,故名。
蘭嶼早年被稱做紅頭嶼也是由此而來。
達悟族人稱此岩為Ji-yakmeiso Rsorian,
形容其岩壁彷彿流水橫流在高聳的岩壁上。
又稱其為Ji-pineiyaow,
意思是指人工開鑿貫穿洞口的環島公路。
<鱷魚岩>
這塊節理破裂的礁岩,
形似從海面竄出的巨鱷,
瞧牠終日張大著嘴翹首向天,
還露出兩排森森利齒,不懷好意。
可山羊沒在怕的,
挑釁似地高踞鱷魚大嘴,
彷彿說道:咬我啊,來咬我啊!
如此趣味的畫面,
劉先生當然要搶拍幾張。
此為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獨立岩,
由於珊瑚礁受海水侵蝕,
再加上地殼變動而產生。
當地人稱之為Ji-macinger,
形容岩石造形細長,
猶如腰段被束得過緊而變成細長的樣子。
往前多走幾步再回望,
鱷魚瞬間消失眼前,
果然是移步換景,造化奇妙!
<坦克岩>
坦克岩是由火山噴發的碎屑物堆積而成,
早年自母岩崩裂墜落在珊瑚礁中,
青苔綠草覆蓋岩壁,
有如甫自海上登陸的坦克車,故名。
當地人稱為vaRai ni manok,指雞舍之意,
由於住在附近的朗島村民把雞野放在此,
久而久之這裡就變成了天然的養雞舍。
碧海藍天、礁岩山羊、草花野卉,
蘭嶼的西北角,如斯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