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颯爽,天涼宜人,
大弟邀請爸媽外出吃飯,
愛跟的我當然沒有錯過。
老爸提議先到軟橋看看,
說是前些日子有媒體報導,
這裡有一群用心的在地人,
正在彩繪社區以打造獨特魅力。
童心未泯,喜好新鮮的老爸,
看過這則報導就想去見識一下。
軟橋社區位於122縣道上,
從竹東過去約莫十分鐘。
偶爾也會往來這條路上卻從未駐足停留,
心中記掛的是前方的上坪、五峰、清泉,
軟橋,總在疾馳道上瞬間消失於眼眸。
今次,算是第一回專程造訪,
原以為不過是滿足爸爸的好奇,
隨便走走看看便罷。
未料,這些壁畫還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尤其在知曉所有作品都出自素人之手時,
更加由衷嘆服。
話說從頭:
軟橋是個人口外移嚴重的客家庄,
47歲的吳尊賢先生,
不捨老舊鄉里日漸蕭條沒落,
於是向里長建議並且毛遂自薦,
願意替髒污的磚屋和圍牆彩繪,
以期營造不一樣的社區風情。
徵得同意後就此開始著手創作,
除卻狂風驟雨之類的惡劣天候,
三年多來的每個假日,
吳先生都手持畫筆,
以鮮顏麗彩將舊時生活一一重現。
吳先生說:
人的一生總要留下值得回憶的東西,
我願意為社區改造盡分心力。
遊客透過彩繪進而認識軟橋,讓我很有成就感。
面龐黧黑、笑容靦腆、言語誠懇,
這是短暫邂逅,
吳尊賢先生留給我的印象。
鮮妍亮麗的圖案充滿拙趣,
吳先生隨手指著畫作解釋,
這個是過河灞,那個是摸河蜆,
還有,這些人挑飯拜神去……
凡此種種都是曾經的往事,
這些舊時歲月的淳樸美好,
藉由吳先生的畫筆點滴留存。
邊聊邊畫還得配合拍照,
即便如此,
吳先生信手拈來筆隨意走,
片刻間就勾勒出一尾大魚,
三年來累積的功力果然不同凡響。
老爸最是歡喜,
不僅見識到報導中的軟橋彩繪,
還意外地與壁畫的創作者晤面。
瞧他老人家,開心得眉開眼笑。
行經軟橋商店時,
老爸被這首客家打油詩吸引,
卻納悶「爛鼓 好救月」指的是啥。
回程,才要我們一起研究,
便靈光乍現,說道:曉得了。
古人把月蝕視做天狗食月,
擊鼓退犬,所以救月。
老爸英明,女兒甘拜下風。
聽說這家超過一甲子的柑仔店,
因為社區彩繪而竄紅,營業額成長許多。
想來,這就是吳先生的初衷吧!
希望藉著彩繪替軟橋換個表情,
以吸引人們前來一遊,
在活絡社區的同時也開創新的契機。
「生活田莊 元氣廚房」或許就是箇中例子,
這家推廣綠色飲食的田園餐廳,
堅持採用自家或本里有機菜園的食材,
以蒸、煮、燙等健康方式烹調。
三合院老厝讓人興起思古幽情,
難得的是簡單自然的擺設,
而非矯情刻意的仿古風格。
傍著磚牆的碗櫥、藤椅,
擱在竹籃的冬瓜、南瓜,
還有地上漆白的「跳房子」,
逝去多時的往昔眼底逐一浮現。
田莊外頭天寬地闊,
遠山近樹、紅花綠草,
於此喝茶聊天最是美好。
參觀過生活田莊續往前行,
電線桿搖身一變成為討喜的財神爺,
帶着「財丁旺、正來聊、平安幸福」,
殷勤招呼著過往遊人。
還有到處可見的「富貴、豐收」字樣,
置身於此,隨時都被祝福包圍。
此外,這些彩繪也融入客家元素,
ㄓㄨㄥˋ ㄑㄧ ㄅㄚˋ就是「搗糍粑」,
「阿啾箭」是首客家童謠,詞意為:
想參加叔婆生日宴的小女孩,
幾天前就開始打扮,
卻不知道爸媽是否讓她同行,
只有詢問阿啾箭了。
(阿啾箭就是大捲尾,又稱烏鶖)
一路上意態闌珊的媽媽,
直到這時才興致高昂,
唸過這首早已深鐫腦海的歌謠,
又背誦: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
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
水圳旁邊有間古厝,
斑駁泥牆映襯著彩繪卵石--
從頭至尾始終堅持的反差趣味。
外牆還有一張全家福,
桐花盛放的季節闔家團聚,
我讓晨與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一起排排坐。
受到吳先生熱忱付出的感召,
里民們也共襄盛舉,
一起為家鄉的新面貌而努力。
像這位先生就在油漆木板,
準備為遊客張羅個歇憩空間。
他們無私的奉獻令人感佩!
老爸如願以償,
看過軟橋的彩繪壁畫之後,
一行人就到「森呼吸」吃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