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𨑨迌去(7)安農溪分洪堰自然生態園區

6月1日


安農溪分洪堰的設置可追溯至民國五十年代,

當時冬山與三星鄉民為了農田灌溉而互爭水源,
政府於是決定築堰分洪以平息衝突,
民國77年分洪堰完成,將安農溪一分為二。


一條往南流經冬山鄉與羅東鎮,

另一條則北向流經三星鄉。

為紀念當初農民爭取水源的辛苦與得來不易,
遂將分洪道之間的綠地闢作分洪堰生態公園。
(以上資訊來自導覽牌)



園內設置步道、涼亭、水塘與湧泉游泳池等,

還大量栽種各式植物,
安農溪單車道亦行經此間。

特殊的水利工程加上豐富生態,
早已成為極受喜愛的休閒處所。

夏日到來,
青草如茵,綠樹蔥蘢,滿眼蒼翠,


設若秋季造訪,

或許還有機會遇見一襲秋裝的落羽松。

橋上佇立,清風拂掠,
吹散了幾分暑熱。
俯望青青草地,潺潺流水,
但覺天寬地闊,心曠神怡。

謝謝班長邀約,謝謝好友同行,
一成不變的日子,於是──
唱出歡歌,抹上彩顏。


過橋後循步道往走,

楓香、鳳凰木、大葉欖仁……迤邐向遠,

鳳凰花星星點點燃燒於枝梢,


路邊小花攢出草叢熱情挽留,

這一路上就這樣走走停停。


安農溪流過分洪堰後一分為二,

有說,這是台版的摩西分海。


是日鋒面滯留,

連朝陰雨混濁了溪水,
否則,會更美吧!


續往前行,休憩棧台相迎,

沿途綠蔭蔽天,宛若傘蓋。


兜轉一圈回到停車場,一個多小時。

可惜啊,若非大雨初霽草地太濕,
就可以徜徉此間,放空玩耍多時。

安農溪水利工程非僅嘉惠兩鄉農民灌溉,
也為一般民眾提供了優質的休閒好去處。
初次造訪,備感驚豔,很喜歡。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