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𨑨迌去(5)龜山島之登島尋幽


5月31日


心滿意足卻還是依依不捨,

揮手道別聰慧可愛的海豚,
這就回返龜山島。


午后三點左右登島,

龜山島,我來囉!

回望方才上岸的碼頭,
龜尾的細長沙嘴宛若月牙灣。


先到遊客中心蓋三個紀念章,

再隨導覽沿著環湖步道繞行龜尾湖。


環湖步道全長 650公尺,

前段是上下起伏的石階,
後段則為平坦的柏油路,


湖畔有兩座涼亭。

沿途林木蔥鬱,湖光瀲灩,
恍然忘了,置身小小浮嶼。

龜尾湖呈長方形,
東西長約 400公尺、南北寬約200公尺。

龜尾湖原本是淡水湖,
後來島民引海水進湖,
希望打造成一座漁港。
但每次築堤都被颱風吹垮,
現在的龜尾湖鹹淡水各半。

島嶼雖小其實風情萬種,
蘊含豐富的生態與人文古蹟。

<普陀巖>


此為島民唯一信仰中心,原稱拱蘭宮。

在島民供奉的媽祖廟遷回台灣後,
駐軍改奉祀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
寺廟也改稱為「普陀巖」。

<生命之泉>

冷泉的出口,可惜現在已乾涸。

<觀音乘龍像>

位於龜尾湖畔的乘龍觀音像,

是島上唯一的人造景觀,
約莫興建於1989年間。


相傳當時島上經常發生不可抗力事件,

軍方於是在環湖步道上興建這座神像,
以守護庇佑軍民。

夥伴們小憩於木棧平台,
歇歇腳,吹吹涼。

<軍事坑道>


民國66年龜山島被列為軍事管制區,

由軍隊駐守,
軍事坑道即當時駐軍的遺址 。


坑道全長800公尺,

主坑道高3.5公尺、寬3公尺,


次坑道高1.9公尺、寬1.9公尺,

目前次坑道已禁止通行。

坑道盡頭有座廢棄的M190mm海岸砲,


天花板上佈滿尖尖的圓錐體,

此為「吸音錐」,
主要是為了消除大砲發射時的迴音,
導覽員說,亦可避免蝙蝠棲息吊掛。

坑道口緊鄰海崖,探頭眺看,
陰霾蔽天,幾分的肅殺氣氛。


進入坑道前,山雨欲來雷鳴轟隆,

未幾,大雨滂沱。

導覽很盡責,
即便雨下傾盆依舊介紹景點,
為了不辜負他的盛情,
連忙按下快門,認真紀錄。

<龜山國小原址>
龜山國小為島上最高學府,
1977年由於遷村而撤銷,
學校原址已成為海巡署的駐地。

<島民房舍>

島上保留下兩、三幢民宅,
見證過往歲月與曾經風華。

四點左右回到遊客中心避雨候船。

回程,望著墨黑海面,
迥異來時的天清氣朗,
再次感謝天主。

這趟龜山島三合一行程,
順利圓滿,充滿驚喜。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