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輕旅(5)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朝陽朗耀中出發,前往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太平山、阿里山和八仙山曾經是台灣的三大林場,
其中又以太平山的產量最大。
開發之初完全以人力砍伐、集材,
再藉由蘭陽溪水將木頭放流至員山。

後來因為興建發電廠無法再運材,
遂於民國13年完成土場至羅東的森林鐵路,
從而帶動羅東的發展,成為木材集散重鎮。


民國71年太平山的伐木作業畫下了句點,
森林鐵路也於7年後停駛,
貯木池與其他相關設施因而閒置。


直到民國93年,林務局將羅東林場規劃為林業文化園區,
貯木池化身變成自然生態池,


整修竹林車站,增設環湖步道,展示森林鐵道與蒸汽火車,
同時將部份員工宿舍闢設為文化創意中心。

自此,羅東林場蛻變成林業文化園區,
成為一個集生態觀察、休閒遊憩,
或者像我這樣思古懷舊的好所在。

爸媽都是竹東林務局的員工,
我自小就住在竹東林場宿舍,

貯木池、儲木場與乾燥廠是我們這些林場孩子的遊樂園,
經常成群結伴地追逐遊戲於斯。

而今,這些地方早已改建作為他用,
記錄下快樂童年的場景亦無復尋覓,
所幸能在此間找回一些湮沒於歲月長河的往昔。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幅員寬廣,
受限時間沒能逐一參觀,這便隨意走逛:
在遊客中心、竹林車站、森動館蓋個章,
到貯木池畔、鐵支路上、小火車拍張照。


南側入口處綠樹蔥蘢,巨木為椅。


展示用的木頭堆疊齊整,
但比起兒時家宅後面那片儲木場,規模實在太小了,

不過,作為拍照背景卻是漂亮得很。

製材專賣所

前身為當年的辦公室或員工宿舍,
而今作為紀念品販售部門。

鱗片木板外牆與格子木條窗櫺,
兒時住家就是如此模樣,很懷念。

遊客中心


提供圖文簡介、紀念章等,
蓋章後倉促走覽,無暇細賞。

排排坐,當我們同在一起。


很喜歡這個閱讀角落。


有片漂亮的彩繪牆。

儲木場
這些歷經日曬、風吹、水浸的木頭,
彼此交換著,他們曾經有過的山中歲月,
可能是幾十年,也或許是數百個春秋呢!

難以溫飽的貧窮匱乏,
迫使人們無知地向大地貪婪掠奪,
直到珍貴巨木砍伐殆盡才幡然醒悟。
說是林業曾經有過的繁榮興盛,
其實是無從彌補的滄涼遺憾。

竹林車站
竹林車站是太平山森林鐵路的西端終站,
站房於2006年依原貌以檜木復舊重建。

日式木造建築素樸優雅。


站外大樹成蔭,青蔥鬱綠,
森林鐵道迤邐向前,彷彿帶著我回到某個時刻。


舊鐵道上靜靜泊著綠皮、藍皮小火車。

貯木池
秋日長空下貯木池益發顯得悠然曠遠,
料想,只在清風拂掠,水鳥拍翅,
或者雨水滴落時才會掀起些微漣漪,
其他時候,就像這樣默然無語地凝望天穹吧 !

森動館
不定期舉辦與林業、自然保育相關的展覽。


感謝服務於竹林車站的志工告訴我,
這裡備有羅東林場100週年紀念章。


蓋了章再回到竹林車站,
杏榮在林場小賣所買了初鹿鮮奶冰淇淋分享與我,
口感柔滑細緻,味道香醇濃郁,非常好吃,謝謝。


大樹底下一起吃冰淇淋,
行旅中難得的片刻悠閒。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