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原本是為了看山看樹,看夕陽看星子,
不想,山容夕照和星光都消失在滯留不散的迷霧中。
遇見最多的反而是預期之外的山花野鳥,
又以毛地黃和金翼白眉為此行最美邂逅。
毛地黃為玄參科植物,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因為莖葉佈滿茸毛且其葉片酷似地黃而得名,
又由於毒性非常強烈,所以別名毒藥草。
原生於西歐,民國以前自日本引進,
目前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像是:
大雪山、阿里山、合歡山、太平山,
以及清境農場、武陵農場均有其群落。
每年的5到6月毛地黃便恣意怒放,
將這些個青山綠野點綴得繽紛妍美。
花莖上一串串的鐘形花冠是最大特色,
花朵由下而上依序綻放。
所有的花朵都下垂且偏向單側,
顏色有紅、白、粉紅等多種,
脣形花瓣上染有紫紅鑲白邊的大小斑點,
若是白花旗斑點則為淺褐色。
毛地黃的葉片、花朵與種子都含有劇毒,
切莫攀折更不要咀嚼食用,以免危及性命。
除了毛地黃我們也隨手將其他花草收影。
台灣繡線菊精緻宛如繡花絲線,
由於花型醒目,蜜源豐富,
是高山蜂蝶的花蜜主要供應。
點綴在步道兩側的阿里山龍膽是台灣特有種,
紫藍色的花朵清新脫俗,讓人為它停下腳步。
也是台灣特有植物的玉山佛甲草,
密集叢聚的黃色花朵有若星芒,斑斕耀眼。
盛開的華八仙,
彷彿一隻隻翩翾飛舞的白蝴蝶。
生長在中高海拔山區的高山薔薇,
除了花型較小與平地的並無多大差異,。
又名紫陽花的繡球花,
曾經有位花農告訴我:
花色會隨著土壤的酸鹼值而變化。
原產於紐西蘭與美洲的吊鐘花,
在潮濕冷涼的高地全年都花開燦爛。
大雪山為台灣中部最佳賞鳥區,
亦是聞名國際的賞鳥聖地,
有超過七十種的鳥類棲息於此。
雖說此行一路鳥囀相隨,
真正照面的只有金翼白眉,
至於鳥迷們追蹤守候的藍腹鷴與帝雉,
我倆就無縁一睹了。
金翼白眉是台灣畫眉科鳥類中,
海拔分佈最高的特有種,
頭上的兩道白眉毛與腮邊的兩撇八字鬍為其特徵。
在海拔2600公尺的小雪山,
無論草地、灌叢、步道甚且停車場、休憩平台,
都可以見到牠們輕靈跳盪的可愛身影。
由於金翼白眉體型大,行動從容,
再加上對人類毫無戒心,甚至與人親近,
所以觀察容易,拍攝起來也格外得心應手。
難得能夠這麼近距離欣賞拍攝,
我家老爺當然不會錯失機會,
要說這是此行的最大收穫也不誇張啊!
行程細節暫擱一旁,
且讓美麗的山花與可愛的鳥雀,
為這趟山中行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