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喀什
艾提尕爾清真寺為古城喀什的象徵,
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清真寺,
在整個中亞地區也頗負盛名。
維吾爾語的「艾提尕爾」,
意思是「節日禮拜場所」。
始建於伊斯蘭曆862年(公元1442年),
當時只是穆斯林作禮拜的小清真寺,
經過幾百年的多次整建才有今日規模。
大寺規制嚴整雄偉,
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與宗教色彩。
分為門樓、宣禮塔、院落、外殿、正殿、
教經堂與拱拜孜七個部分。
門樓設計為米黃色的貼磚與純白線條勾勒,
邊廓環繞有15個穹形壁龕。
寺門上方的拱頂之下,
高懸一塊撰有古可蘭經文的牌匾。
幾隻鴿子蹲踞其上,閑看人間。
宣禮塔聳立於兩側,
柱頂各有一座邦克樓
(寺內教職人員召喚穆斯林析禱禮拜之用),
塔尖懸掛一彎新月。
宣禮塔與門樓之間以矮牆聯繫,
整座清真寺的外觀顯得清新明亮。
門內有個八角形的穿廳,
穿堂拱門之後是庭園,
白楊碩高,桑榆繁茂,
地處市區卻遠離塵囂,清幽寧謐。
綠蔭下有個祈禱場,
雖然過了禮拜時間,
還有許多信徒在祈禱。
金黃磚牆襯以寶藍鐵梯,
光照樹影,流轉靈動。
正殿位於寺院西端的院落,
以圍籬和大門與其他部分區隔。
正殿南北總長百餘公尺,
東西進深將近二十公尺,
分為外殿、內殿兩個部分。
外殿的廊簷很寬敞,
由百多根雕花木柱支撐。
刷白的天棚和牆面,
襯上翠綠窗櫺與織花地氈,
顯得雅致。
虔誠祈禱的身影,令人動容。
內殿正中牆上有個深龕,
禮拜時,大毛拉就在裡頭領經。
陽光穿過窗櫺,剪影自成圖案。
參觀過正殿便往寺門方向走去,
沿途東張西望,期待與好景相遇。
這位大叔愜意地打盹,
偶爾被腳步聲給驚擾了,
睜開雙眼瞄上兩下,
又繼續享受午後的溫暖秋陽。
於2013年10月21日15:13離開清真寺,
記錄下這時這刻以為紀念。
上車前還有些時間,
就在寺前廣場來回逡巡,
尋覓新鮮有趣美麗的畫面。
長衫蒙面的維族女人。
挽手並肩的維族男子。
與白鴿嬉戲合照的大人小孩。
穿開襠褲的小男孩。
排排坐,擦皮鞋。
兩位懷抱兒女的媽媽,
一式一樣的姿態有若複製。
置身陌生所在,
容易被支微細節給留住腳步,
如果時間充裕還好,
假若腳步匆促就可能因此疏忽主題。
例如艾提尕爾清真寺,
除了門樓和正殿,
好像沒拍到什麼地標象徵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