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麥蓋提
由於農民畫和刀朗舞這兩種特殊藝文,
麥蓋提,已成為浪漫和藝術的代名詞。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
這裡的農民便利用閒暇從事繪畫創作。
農民把繪畫看成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
創作介質也越來越多元豐富,
像是烙鐵畫、葫蘆畫、刺繡、油畫、國畫等。
目前,庫木庫薩爾鄉有知名畫師300餘人,
麥蓋提縣政府在此闢建農民文化活動中心,
並且設置展廳以陳列展示畫作。
進入庫木庫薩爾鄉,
就發現街道兩旁的民房牆上,
都裝飾著一幅幅色彩鮮豔的圖畫。
題材大多來自日常生活,例如:
製作樂器、採收石榴、賣饢買瓜等。
遊客中心的這幅巨型壁畫,
將歡愉熱情的刀郎舞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等候接洽導覽的空檔,
戴上此行的贈品──小紅帽先拍起照來。
維吾爾族帽子的佩戴方式男女有別,
你看出箇中差異了嗎?
原本枯燥無聊的等待時間,
由於這一玩大夥都開心極了,
最後,由謝氏夫妻榮獲最佳姿勢獎。
我們在這裡走覽了兩個展廳,
內容分別是沙漠探險紀錄與刀郎農民畫。
<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紀念館>
以圖畫照片介紹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形地貌、
古文明遺址、古今中外的大漠行者等。
解說員說得急,我則聽的少,
比較有印象的就只有:
「雅丹地貌」得名於陳雅丹這位女畫家,
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
一百多年前,
斯文•赫定由西向東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
就是從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啟程的。
此行無緣一會的金色胡楊與沙漠駝隊,
就由這兩幀照片彌補吧!
<刀郎農民畫展廳>
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彩繽紛的葫蘆,
畫作內容取材於日常生活與生產勞動等。
熱合曼.阿皮孜以彩筆繪農村生活與鄉間野趣,
其用色之活潑明朗,
完全展現刀郎人豪爽質樸的個性。
1987年,他的農民畫在巴黎得獎。
農民畫不受任何規矩束縛,
以輕鬆幽默、自由誇張的手法表現,
乍看簡單質樸其實寄託深刻涵義,
此即「農民畫,畫中話」的特殊風格,
簡單以下面幾幅畫說明。
面臨父母離異的孩子,其內心之痛苦為難。
人類貪懶睏大覺,驢子勤奮讀巨著。
聽父母的話,眼裡有子女,夫妻相敬如賓,
像饢一樣有面子,多讀書才能出口成章。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生活紀實,
像是饢餅瓜果攤、當街剃頭、刀郎舞樂等。
瀏覽過質樸有若素人創作的刀郎農民畫,
離開文化活動中心之前看見幾個孩童在廣場嬉戲。
棠趕緊趨前記錄他們的天真可愛,
起先小朋友們還躲著相機,
等到玩開了也就自在了。
後來還領著我倆到斯文•赫定的駝隊雕像,
騎坐在駱駝身上,來張合照。
一旁的我擔心那些個小兒跌下來,
可看他們手腳俐落,
大概平常就把這些雕塑當成遊樂器材,
上下攀爬早就習慣了。
大叔拍得起勁,孩子玩得開心,
卻聽見小奇大聲喊著:上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