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麥蓋提
吃過晚飯隨即趕往附近的鄉間,
這時已經夜晚九點多了。
小奇特別聲明,
這是一場有別於秀場的家庭式原生態表演,
票價較高卻可以近距離欣賞。
演出場所設在民宅的院子裡,
是個長方形的空間,
地上鋪有地毯、軟墊,
兩邊牆上掛著緞面布幔,
雖然簡單卻輕鬆舒適。
一行人各自坐定後,
幾個老藝人便魚貫入場,
席地坐在觀眾的正前方。
幾個小朋友坐在角落,
棠利用演出前調弦試音的空檔,
挨過去逗他們玩。
表演之前負責刀郎舞保護工作的這位先生,
逐一介紹藝人與其彈奏的樂器,
由於口音較重只聽懂其中幾句。
這些主唱者都是木卡姆的幾代傳人,
他們邊彈奏獨特的民族樂器,
邊引吭高歌刀郎木卡姆,
以質樸的音樂描述生活與歡樂。
毫無修飾的高亢歌聲直抒胸臆,
具有強烈的穿透力與感染力。
曲調粗獷蒼勁,演唱激越豪邁,
完全體現刀郎舞「吼喊」的奔放特色。
老藝人彷彿以生命在詠嘆,
聲嘶力竭,熱情忘我,
教人聽了也血脈賁張感動極了。
之後,一對男女隨著音樂翩然起舞,
繼而,其他人眾陸續進場。
最搶眼的要屬這位小帥哥,
年紀雖小,舞姿到位架勢十足。
看得出來他們都不是專業舞者,
可在新疆這裡,特別是維吾爾族人,
有誰不是能歌善舞的?
大夥都陶醉在這個古老的藝術中,
跟著他們手舞足蹈,擊掌喝采,
同歡共樂在刀郎舞的美麗故鄉。
隨後還有個趣味遊戲──搶繩鞭。
示範之後,謝氏伉儷受邀出場,
瞧,謝桑與錦玉玩得多開心!
蜜雪兒和其他團員也加入較勁,
把氣氛帶到最高點,
莫說首次見識的我們,
就連司空見慣的藝人們也笑得合不攏嘴。
五十分鐘的表演印象深刻,感動萬分。
有幸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刀郎舞樂已然滿足,
豈料還有機會和這些國寶級的老藝人合影留念,
非常驚喜。
步出院子,望見天心一輪皓月,
夜已深了,大夥卻還圍著負責人,
興味盎然意猶未盡地分享心情。
以下內容摘錄自《台灣WIKI網頁》
麥蓋提──聞名天山南北的刀郎舞之鄉。
刀郎舞做為一種民間舞蹈,
是麥蓋提刀郎人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來的。
歷史悠久形式完整,
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和勞動氣息。
舞姿開朗,動作粗獷,節奏強烈,熱情奔放,
使人歡樂並且給人力量鼓舞,
已成為維族人慶祝節日和閑暇娛樂中不可少的活動。
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會跳刀郎舞。
在節假日,在豐收後,在婚禮上,在喜慶時,
人們便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跳刀郎舞。
隨著激烈的手鼓敲響,
剛健的「刀郎木卡姆」套曲高奏,
一雙雙老頭老太、一對對姑娘小夥子,
便會自動地步入場中翩翩起舞。
刀郎舞」所表現的是「狩獵全過程」,
基本上由兩人為一組的對舞形式構成。
從近似挽弓騎射的矯健舞姿和動律特點中,
隱約看到當年刀郎人的狩獵生活和戰爭情景。
刀朗舞的伴奏音樂為「刀朗木卡姆」,
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一種類型的歌舞組曲,
曲調結構樸實,演唱寬廣豪邁。
原有十二個套曲,現在只留下九個,
以沙塔爾、獨他爾、熱瓦甫、卡龍琴、
艾捷克、手鼓等樂器演奏。
觀看刀郎歌舞時,
明顯感受到那種無拘無束、蓬勃昂揚、
不可遏制的原始生命力在奔湧吶喊,傾吐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