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阿拉爾到和田
近十幾年來中國為了開發塔里木油田,
先後打造兩條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
全長522公里的輪民(輪臺-民豐)公路,
為全世界流動沙漠中的最長公路,
與之平行的阿和(阿拉爾—和田)公路長424公里,
於2007年底通車運行。
此行走的是阿和公路,
沿途景觀,特別是胡楊林略遜於輪民公路,
然而如果要遊覽天山神秘大峽谷,
取道第二條沙漠公路才順路。
天下美景無數,豈能盡饗,
即便與原始胡楊林失之交臂,
也只是小小的美中不足罷了。
走上這條縱穿沙漠的公路之前,
先認識塔克拉瑪干沙漠吧!
在維吾爾語中「塔克拉瑪干」即「山下面的大荒漠」,
又有「進去出不來」的意思,
西方探險家則叫它「死亡之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中部,
平均海拔約1000公尺,
由於高山環列阻斷了濕潤的海洋氣流,
氣候極端乾燥,為典型的內陸溫帶沙漠。
沙漠東西長1000餘公里,
南北寬400多公里,
總面積30幾萬平方公里,
為中國境內最大沙漠,世界第七大沙漠,
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
午後兩點三刻終於來到阿拉爾收費站,
由此開啟這段沙漠公路之旅。
行車於平坦寬敞的沙漠公路上,
輕易地深入「進去出不來」的「死亡之海」,
甚至在100公里的時速下,
只消半天的功夫就可以進出這片禁域,
科技奇蹟啊,人定勝天乎?
疾馳於彷彿通天的公路上,
若無涯際的沙丘浩瀚如海。
沙山與沙壟就像一條條遊動的黃龍,
複雜多樣的沙丘則以新月、蜂窩、
羽毛、魚鱗、波浪等形貌變幻萬千。
曠遠遼闊的沙漠景觀之外,
讓人特別好奇的是這種防沙工程。
公路兩旁有千萬個整齊劃一的以葦桿編紮的網狀方格,
外側則豎立起由尼龍網和蘆葦排組成的柵欄,
以阻擋風暴流沙將公路淹沒。
草方格的設防範圍,
根據公路兩側的沙丘和風信情況而定,
一般寬度在20~100公尺不等。
草方格與阻沙柵欄隨沙丘起伏綿延,
宛如巨龍身上的鱗片,
不僅鞏固了流沙也成為沙漠上的獨特風景。
此外,公路兩側沿線利用地下水,
栽種了紅柳、沙棗等耐旱沙生植物。
這道沙漠綠廊改變了原本的生態與景觀,
也顛覆了人們對沙漠的既有印象,
更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防沙治沙任務。
不過這些植物終究需要水份,
於是就在每隔一段距離的路邊,
選擇可以抽取地下水之處設保養站。
從抽水站外接1-2條主水管,
經過之地再按實際需要接出支管,
定時輸送水源到植物根部。
聽小奇說大約每隔50公里,
就設置有人員駐守的保養站,
通常是夫妻一組在此抗沙保路。
養護工作者得經常巡視責任區,
以了解植物生長與路況報告。
你看見的小屋就是他們的家,
沙漠裡冬寒夏暑溫差幾十度,
還有可怕的沙塵暴。
生活條件惡劣之外,
更艱困的還是與世隔絕的孤寂吧!
沙漠公路之修築興建固然了不起,
而這些人的犧牲奉獻更讓人由衷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