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庫車
午後一點離開天山神秘大峽谷,
小苗師傅趁大夥打盹之際速速趕路,
一個小時就來到克孜爾千佛洞,
先在「新疆龜茲研究院學術交流中心」午餐。
深秋時節沒想到油菜花竟然如此燦爛,
與不遠處的明屋格達山形成強烈對比,
那樣的乾旱荒涼,這般的生意蓬勃。
餐廳四壁掛著複製於千佛洞的壁畫,
也只有在此得以清楚看見遺世珍寶。
因為洞內唯一光源就是解說員的手電筒,
只能隨著光束的移動局部瀏覽,
更何況此地嚴禁拍照攝影。
吃過中飯隨即參觀克孜爾千佛洞,
等待購票時隔著圍籬向裡頭探看,
依稀望見仿若空中棧道的階梯,
聯繫了其中的幾個洞窟。
進入景區後首先來到中央廣場,
立著一尊古龜茲佛經翻譯高僧鳩摩羅什的塑像,
完成於1994年,鳩摩羅什1650周年誕辰。
參觀洞窟群前要將背包和相機寄放在遊客中心,
我偷偷藏了個小相機在口袋,
希望有機會紀錄下周圍景致。
居高遠眺的確風光無限,
雀爾達格山肌理分明褶皺清晰,
蜿蜒流過的渭幹河滋養了一片白楊、紅柳。
然而終究是違反規定,
覷得了空心虛地拍了幾張,
也就沒多少照片可以分享。
克孜爾千佛洞乃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
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石窟群,
無論在石窟規模抑或壁畫數量上均冠於新疆,
放諸中國也僅次於敦煌莫高窟,
而究其歷史又比莫高窟來得久遠,
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開鑿時間約莫是西元3世紀,
5~7世紀為巔峰期,
8世紀末吐蕃佔據龜茲後改變宗教信仰,
克孜爾千佛洞於是慢慢遭到廢棄。
石窟群坐落於懸崖峭壁上,東西綿延約2公里,
分為谷東、谷西、谷內與后山四大區域。
已編號的洞窟共236座,
保留完整的有135座,
其中約80窟存有壁畫,
正常對外開放的有10窟。
隨著解說員逐一參觀洞窟,
壁畫以佛像、佛經與佛本生故事為主,
此外也反映了古龜茲居民的生活寫照。
這些壁畫的故事情節完整而獨立,
與敦煌壁畫的分格敘述截然不同,
大量出現的菱格形圖案尤其獨特。
凝視著殘缺的佛像與斑駁的壁畫內心十分糾結矛盾,
斯坦因當年強行盜採的惡行固然令人髮指,
然而,若非他將這些藝術瑰寶攜往西方,保存下來,
也許此地的古文物已盡數毀於異教徒或者文革期間。
誰知道呢,箇中的是非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