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到蘭陽(7)蘭陽博物館(一)

img 6438ec176c117
以「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概念,
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建造了蘭陽博物館。
雖然無法全然理解其創作基礎,
卻由衷讚歎:這真是一座值得驕傲的建築。

510 1
歷經18年的規劃施工,
蘭博館終於在2010年竣工啟用。
10月15日之前開放免費參觀,
幸運的我倆趕上了這個好康。

470 22

583 2
蘭博館基地所在為烏石港舊址,
目前已規劃成烏石礁遺址公園。
從觀景台遙望對面的博物館,
如鏡水面上竟然是這樣的兩座山。

580 3
四周設有環濕地步道,
方便人們親近這片水澤。

576 4
除了水鳥與其它豐富物種,
也將這幾塊黑色礁石保留。

622 5
「石港春帆」曾經是蘭陽八景之一,
所以在入口處設置了船帆造型的燈柱,
用來象徵千帆雲集的畫面,
以紀念烏石港曾經有過的風華繁盛。

618 6
紅色船帆上的蘭博館館徽,
是重新繪製的噶瑪蘭族木雕人形圖騰,
藉此傳達,
多數宜蘭人乃承襲自噶瑪蘭族的血脈。

621 7
蘭博館的外觀儼然東北角常見的單面山,
以傾斜與陡峭的兩面呈現不對稱之美。
建築的尖端指向東方的龜山島,
彷彿與其遙相凝望,喁喁對話。

619 8
外牆除了採用玻璃和金屬材料,
也利用各種材質、尺寸的石片與鑄鋁板,
以呈現單面山在長期海蝕作用下,
所顯現的特殊質感和紋理。

611 9
建築師也希望藉著拼貼外牆來營造音樂的律動感,
他以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主旋律為靈感,
試圖將曲中的春、夏、秋、冬表現於外牆,
以象徵宜蘭這塊寶地,四季分明。

481 21
採用印度黑石、火山綠石、
加利多利亞石與南非淺黑石四種石材,
搭配3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
裁製成12種樣貌的石片。
為了追求和諧一致的灰藍色調,
鑄鋁板的色澤與尺寸也仿照處理。

550 10
再依循春、夏、秋、冬4個樂章的長短比例,
決定石片與鑄鋁板的寬窄,
最後隨著旋律變化將對應的壁材一一貼上。

609 12
原來,這片美麗別致的外牆,
還存在著如許深沉、豐富的內涵。
希望在我這番絮絮叨叨之後,
除了欣賞讚嘆,你也能進一步地閱讀體會。

596 13
蘭博館的大廳採用LOW-E玻璃帷幕,
這種鍍膜玻璃十分神奇,
不僅大量反射紅外線,阻絕熱輻射,
還可以引進豐沛陽光,減少燈具使用。

534 14
而我們兩個,
孩子似的,又像傻瓜一般,
在這面大鏡子之前玩得好不歡喜,
根本沒去想過人家建築師的真正用心。

578 15
第一天傍晚來到這裡時已然閉館,
只在外頭走走看看,
等到天穹換上一襲我最鍾愛的靛青藍袍,
這便離去。